楊衿記 主任醫(yī)師教授
廣東省人民醫(yī)院肺一科
雙驅動基因肺癌、肺癌c-Met分子信號轉導通路、肺癌分子靶向治療的原發(fā)與繼發(fā)耐藥、IO治療的精準化。
醫(yī)生介紹
腫瘤學博士,內科腫瘤學主任醫(yī)師,博士生導師。腫瘤中心主任、腫瘤中心肺一科主任 。廣東省抗癌協(xié)會肺癌專業(yè)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臨床腫瘤學協(xié)會(CSCO)理事。曾留學丹麥和美國,主要研修臨床腫瘤學早期臨床試驗。
主攻肺癌MDT與精準治療。在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1項(主持人)、在研國家科技部慢病重大項目子課題1項(負責人)。研究方向:雙驅動基因肺癌、肺癌c-Met分子信號轉導通路、肺癌分子靶向治療的原發(fā)與繼發(fā)耐藥、IO治療的精準化。近幾年來以第一/通信作者在the Lancet Respiratory Medicine、Annals of Oncology和Clinical Cancer Research等雜志上發(fā)表SCI論文18篇,最高IF:19.287。以共同完成人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次、中華醫(yī)學科技獎一等獎1次、省科學技術一/二等獎各2次 。詳細»
- Q:
- A:
對于肺癌高危人群(具有肺癌家族史、重度吸煙、長期職業(yè)粉塵吸入、慢性肺部炎癥疾病、年齡超過45歲等)來說,在每年做健康體檢的時候做一個低劑量胸部螺旋CT平掃,...詳細»
- Q:
- A:
而對于肺癌治療并不一定要追求快,一蹴而就,更不應過度放化療治療,要倡導個體化、標準化與規(guī)范化精準治療,以提高患者生存質量為目的。詳細»
- Q:
- A:
肺癌是發(fā)病率和死亡率增長最快,對人群健康和生命威脅最大的惡性腫瘤之一,據統(tǒng)計,我國每年大約有60萬人死于肺癌。特別是近30年來,肺癌發(fā)病人數增加了近5倍。近...詳細»
- Q:
- A:
過去80%的肺癌患者跟吸煙有關,吸煙的人比不吸煙的人患肺癌的風險增加20倍,吸煙是最大的可預防因素,但近年來不吸煙的肺癌患者比例上升,這主要是由基因突變和環(huán)...詳細»
- Q:
- A:
經病理組織學或細胞學(痰液脫落細胞學除外)確診的晚期(濕性ⅢB期和Ⅳ期)或不適合作根治性局部治療(如手術、放射治療等)的局部晚期(Ⅲ期)非小細胞肺癌,并經E...詳細»
- Q:
- A:
目前新就診的病人中40%-45%都是中晚期,歐美國家60%-70%的病人是早期肺癌。這說明現(xiàn)在我國肺癌診療比歐美先進國家的難度大很多,因為在治療手段相同時,...詳細»
- Q:
- A:
小細胞肺癌沒有靶向治療藥物,小細胞肺癌中EGFR突變率非常低,患者目前沒有更好的靶向治療藥物應用,所以醫(yī)保沒有覆蓋。標準的小細胞肺癌治療手段是放療和化療。詳細»
- Q:
- A:
一個月給一萬五,其他費用患者自己支付,通常患者每個月的費用包括靶向藥物、檢查以及一些輔助用藥,有醫(yī)保報銷后一個月患者自己支付一兩千,而且五個月之后有療效的患...詳細»
- Q:
- A:
因藥物研發(fā)階段費用較高,單純從價格上講,靶向藥物很昂貴,病人經濟負擔很重。但從2010年開始,肺癌靶向治療藥物進入醫(yī)保范圍,廣州市是最早一批將靶向藥物納入醫(yī)...詳細»
- Q:
- A:
你好,我國就診的病人中40%-45%都是中晚期,所以說提高肺癌的生存率與診斷是有一定的關聯(lián)性的,早期的話,是有治愈的可能性的,可以采取手術治療的,在術后可以...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