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少華 主任醫(yī)師
陽江市人民醫(yī)院
三級甲等
耳鼻咽喉頭頸外科
-
鼻竇炎引起頭熱、脖子熱和頭痛,吃藥效果不佳,可能與多種因素有關,如病因未明、用藥不對癥、病情較重、合并其他疾病、生活習慣不良等。 1.病因未明:鼻竇炎的病因多樣,如細菌、病毒、真菌等感染,若未明確具體病因,治療效果可能不佳。需要進行詳細的檢查,如鼻內鏡、鼻竇 CT 等,以明確病因。 2.用藥不對癥:所選藥物可能未覆蓋致病菌。常用藥物有阿莫西林、頭孢呋辛酯、甲硝唑等。但用藥需根據致病菌種類選擇,如厭氧菌感染可用甲硝唑。 3.病情較重:嚴重的鼻竇炎,單純藥物治療可能不夠??赡苄枰歉]穿刺沖洗、鼻內鏡手術等治療方法。 4.合并其他疾病:如鼻中隔偏曲、鼻息肉等,會影響鼻竇炎的治療效果。需要同時治療這些合并癥。 5.生活習慣不良:如長期吸煙、飲酒,經常處于污染環(huán)境,不注意鼻腔清潔等,會影響恢復。應戒煙酒,避免污染環(huán)境,定期清潔鼻腔。 總之,鼻竇炎引起上述癥狀且藥物治療效果不好時,應及時到正規(guī)醫(yī)院進一步檢查,明確原因,采取更合適的治療方法,并注意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促進康復。
2025-04-01 21:44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薛祖洋 醫(yī)師
冠縣人民醫(y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方1 〔組成〕鮮蕺菜適量. 〔用法〕洗凈,搗爛絞汁,滴鼻,1日數次.另用蕺菜20g,水煎服. 方2 〔組成〕鮮大薊根90g,雞蛋2~3個. 〔用法〕加水同煮,吃蛋喝湯. 方3 〔組成〕鵝不食草(石胡荽)12g,細辛6g,白藍6g,辛夷花6g,麝香 0.3g. 〔用法〕共研為末,每次用少許(約2粒米大)吸入鼻中,每天3~5 次.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慢性鼻炎. 方4 〔組成〕木姜花適量. 〔用法〕搗絨,塞鼻孔中. 方5 〔組成〕水百合15g,天麻9g,刺梨花9g. 〔用法〕水煎服.另用水百合適量搗敷局部. 方6.鼻竇炎中藥方-痰熱戀肺 鼻塞,流鼻涕,嗅覺減退,呼吸不暢,伴頭脹,眉棱作酸,咽干痛,痰粘咯吐,舌紅,苔黃膩,買滑數. 化痰泄熱,宣肺通竅 前胡9克,蔓荊子6克,牛蒡子9克,白桔梗4.5克,甘草2.5克,辛夷花4.5克,元參9克,射干4.5克,海哈殼12克,桑白皮9克,瓜蔞皮9克 水煎服.每日一劑,分兩次服. 鼻竇炎,癥見鼻塞,流鼻涕,呼吸不暢,嗅覺減退外,并用咽干痛,痰粘難咯,脈滑,舌紅等,辯證為痰熱戀肺,故藥用辛夷花,前胡,桔梗等宣肺通竅;元參,射干,海哈殼,瓜蔞皮清熱化痰.全方合用,以清泄逗留肺之痰熱,宣通鼻竅. 方7.鼻竇炎中藥方-肺熱上蒸,鼻竅雍塞 鼻塞,流鼻涕,嗅覺減退,頭痛,舌紅,苔薄白,脈弦滑. 清熱散火,宣肺通竅 辛夷花30克,藁本30克,黃芪30克,菊花30克,苦丁茶30克,防風30克,川穹30克,羌活30克,獨活30克,白僵蠶30克,升麻30克,薄荷30克,甘草30克,白芷30克,荊芥30克,蒼耳子60克,蔓荊子60克,細辛50克 共研末,每次10克,臨睡前用滾開水沖泡,取汁服,藥渣在次日睡前再沖泡服一次. 肺熱上蒸,鼻竅雍塞,嗅覺失靈,以辛夷花,蒼耳子,細辛,蔓荊子,羌活,獨活,防風,白芷,升麻,薄荷,藁本,,荊芥,僵蠶,川穹等幸瀉肺氣而散火,佐以黃芪,甘草,菊花,苦丁茶瀉火益氣,病因熱郁化火,藥用幸散,是用“火郁發(fā)之”之義,泡取汁服,是取其氣之清輕,以利藥下行,直達病所,因而獲效更捷. 方8.鼻竇炎中藥方-寒氣久凝 鼻塞,流鼻涕,頭痛往往有定時,或同在臉頰,或同在額頭,同時顛頂與太陽穴往往亦痛,嗅覺差,氣通可知味,舌淡,苔薄白,脈沉緩. 溫里驅寒,通利鼻竅 辛夷9克,細辛3克,檀香3克,藁本9克,白芷9克,川穹9克,鮮松針3克 水煎服.每日一劑,分兩次服.配合外治法.藥氣熏蒸鼻竅法:湯藥煎成后,取藥液置碗中,先利用熱氣熏蒸鼻竅2分鐘,隨即趁熱服下. 慢性鼻竇炎,屬于寒氣久凝鼻部者,治宜溫里驅寒.方中辛夷幸溫為主藥;細辛,檀香為輔,輔助主藥溫鼻宣竅;藁本,白芷祛風止痛. 近年來,我們采用中藥內服與外用結合治療急慢性鼻竇炎50例,療效滿意,介紹如下. 1 臨床資料 本組50例患者中,男21例,女29例;年齡12~49歲;病程5天~3年.其中上頜竇炎28例,額竇炎12例,篩竇炎10例.癥狀均有鼻塞,流黃濁涕,頭痛,或有畏寒,發(fā)熱,惡心等癥狀.五官科檢查:鼻粘膜充血水腫,鼻腔內有膿性分泌物.X線攝片:竇腔密度增高,急性期 白細胞總數和中性粒細胞升高.診斷標準參照《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 2 治療方法 內服蒼耳菊花飲.藥物組成:金銀花,蒼耳子,川芎各15g,菊花,蔓荊子各10g,黃芩12g,細辛3g,薄荷,甘草各6g.慢性者去金銀花,黃芩,加黃芪30g,當歸15g.用法:水煎服,每天1劑,早,晚分服.6劑為1療程. 外用細辛辛夷散.藥物組成:細辛,辛夷各等份,研極細末.用法:少許吹鼻腔,每天3~6次.1.急性化膿性鼻竇炎: (1)抗生素或磺胺類藥物:足量,以控制感染,防止其轉為慢性. (2)1%麻黃素生理鹽水:滴鼻,每次1—2滴,每日2次. (3)鎮(zhèn)靜止痛藥:用于頭痛劇烈者. 2.慢性化膿性鼻竇炎: 局部治療為主,可選用血管收縮劑滴鼻,常用1%麻黃素生理鹽水,滴鼻凈等.可在滴鼻液中加入地塞米松,倍他米松等.應注意滴鼻凈不宜長期使用,以免發(fā)生藥物性鼻炎.
2016-01-30 09:10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孔書雪 醫(y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y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你好,下面是我的建議,希望對你有幫助品名:鼻竇炎口服液(太極)主要成分:辛夷,荊芥,薄荷,桔梗,柴胡,蒼耳子,白芷,川芎,黃岑梔子,黃芪,龍膽草等十四味.主之功效:通利鼻竅,用于慢性鼻炎引起的鼻塞不通.平時注意不吃辛辣食品,注意冷暖,特別是感冒,一般一個療程四盒,堅持服用3個療程.減輕癥狀,直至痊愈.我也是鼻竇炎患者,現基本康復,已有兩年沒有發(fā)病.試過其他許多方法,甚至是去專家門診也不見好轉,只有這個方法最有用.
2016-01-30 08:59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浩慶 醫(yī)師
肇慶市大旺開發(fā)區(qū)醫(yī)院
一級
全科
-
品名:鼻竇炎口服液(太極)主要成分:辛夷,荊芥,薄荷,桔梗,柴胡,蒼耳子,白芷,川芎,黃岑梔子,黃芪,龍膽草等十四味.主之功效:通利鼻竅,用于慢性鼻炎引起的鼻塞不通.平時注意不吃辛辣食品,注意冷暖,特別是感冒,一般一個療程四盒,堅持服用3個療程.減輕癥狀,直至痊愈.我也是鼻竇炎患者,現基本康復,已有兩年沒有發(fā)病.試過其他許多方法,甚至是去專家門診也不見好轉,只有這個方法最有用.
2016-01-30 06:46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魁廣 醫(yī)師
家庭醫(yī)生在線合作醫(yī)院
其他
內科
-
鼻竇炎,中醫(yī)稱為“鼻淵”,是一種非常多見的耳鼻喉科疾病,在成人和兒童中都有較高的發(fā)病率,我國主要分布在寒帶地區(qū)發(fā)病.慢性鼻竇炎由于病程長,反復發(fā)作,難以治愈.(三1家庭養(yǎng)護1.家庭用藥(1)急性鼻竇炎可用撲爾敏4毫克,每日3次口服;復方新諾明2片,每日2次口服,首次4片,紅霉素0.25克,每日3次口服;呋麻合劑,每日3次點鼻或0.5-1%麻黃素生理鹽水每日3次點鼻.注意點鼻方法要正確.病人頭向后仰,藥物垂直滴入,然后再捏住鼻孔揉—揉,使藥物充分吸收.(2)慢性鼻竇炎可用1%麻黃素生理鹽水,每日3次點鼻;5-10%弱蛋白銀,每日3次點鼻.撲爾敏4毫克,每日3次口服.2.中藥及偏方(1)黃連,辛夷花各3克,冰片0.6克共研細末,取適量藥末吹入鼻腔,每日2-4次,適于急性鼻竇炎者.(2)魚腥草,東風桔根各30克,野菊花24克,豆豉姜,絲草各15克.入地金牛根6克,每日2次水煎服.適于急性鼻竇炎者.(3)蔥白榨汁后過濾,用生理鹽水配成40%溶液,每日3-4次點鼻.適于急性鼻竇炎者.(4)麻黃,辛夷,甘草,茶葉各等量,水煎后過濾,每日3次點鼻.適于慢性鼻竇炎者.(5)魚腦石粉9克,辛夷6克,細辛3克,冰片O.9克,共研細末,每日3次吹鼻.適于慢性鼻竇炎者.(6)麥門冬,石豪各5克,知母,黃芩,梔子,百合各2克,辛夷,枇杷葉各2克,升麻l克.每日2次水煎服.適于慢性鼻竇炎者,療效理想,3.體位引流法先給病人用l%麻黃素生理鹽水點鼻.如病人是上頜竇積膿,取側臥低頭位,健側向下,若雙側均積膿,于15或30分鐘后再做另一側;如病人是額竇或篩竇積膿,取正坐位低頭引流法.另外,捏鼻閉口吸氣動作,使鼻腔成負壓,有助于體位引流,便于竇內膿液較快地排入鼻腔.4.按摩迎香穴,上迎香穴和內迎香穴,每日每穴30次.也可用微型鼻炎治療儀按摩鼻通穴.均有治療作用.(四)注意事項使用滴鼻凈類血管收縮藥,切不可使用過久,以免引致藥物性鼻炎.一般應以7-10日為宜.(五)預防常識1.加強體育鍛煉,增強體質,預防感冒.2.應積極治療急性鼻炎(感冒)和牙痛.3.鼻腔有分泌物時不要用力擤鼻,應堵塞一側鼻孔擤凈鼻腔分泌物,再堵塞另一側鼻孔擤凈鼻腔分泌物.4.及時,徹底治療鼻腔的急性炎癥和矯正鼻腔畸型,治療慢性鼻炎.
2016-01-30 00:22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y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你可能對下面的內容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