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yī)生您好:近期檢查,報告單顯示
醫(yī)生您好:近期檢查,報告單顯示:甘油三酯3.73極低密度脂蛋白1.13低密度脂蛋白1.22動脈粥硬化指數(shù)0.76為什么最后一項這么低,請問這是什么病.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汪敏 主治醫(yī)師
浙江工業(yè)大學醫(yī)院
一級
內科
-
甘油三酯的測定方法與標準化研究 血清甘油三酯/三酰甘油(TG)是一項重要的臨床血脂常規(guī)測定指標,特別是隨著對其致動脈粥樣硬化(AS)作用研究的深入,TG作為冠心病的一項獨立的危險因素日益受到重視.但是目前血清TG測定及其臨床應用尚存在很多問題,如生物學變異,游離甘油對測定的影響,測定的標準化系統(tǒng)不完善等等.本文僅對TG的生物化學,測定方法與標準化,臨床意義等方面的近況作一簡述. 一,TG的生物化學 TG又稱中性脂肪,由3分子脂肪酸和1分子甘油酯化而成,是體內能量的主要來源.TG處于脂蛋白的核心,在血中以脂蛋白形式運輸.除TG外,外周血中還存在甘油二酯,甘油一酯(兩者總和不足TG的3%)和游離甘油(FG).各種脂蛋白中,乳糜微粒(CM),極低密度脂蛋白(VLDL)及其殘粒被TG含量高,被統(tǒng)稱為富含TG脂蛋白(TRL),也稱殘粒樣脂蛋白(RLP).越來越多的臨床與實驗證據提示,TRL在AS病因學中扮演重要角色,可能作用于AS病變早期. TG的代謝可分為外源性和內源性兩條途徑.外源性途徑指食物中的TG在小腸內水解成脂肪酸和甘油一酯,二酯后由腸粘膜吸收入細胞,再合成TG并與其他脂質形成CM,通過淋巴系統(tǒng)入血.CM中的TG在脂蛋白脂肪酶(LPL)作用下水解為甘油和游離脂肪酸(FFA),被細胞利用或貯存.高脂飲食后3~6h,血液中CM相關的TG達到峰值,脂肪的吸收速度因食物中脂肪的成分及個體差異而不同.內源性代謝途徑指CM水解產物—CM殘粒以受體介導的形式被肝臟吸收,其衍生物和一些新組分合成VLDL.與CM水解類似,VLDL分泌到血液后被LPL水解成殘粒,其中部分直接被肝吸收,分解,另一部分繼續(xù)水解形成中間密度脂蛋白(IDL),最后生成LDL.VLDL的合成與水解受多種因素調節(jié),包括底物利用率,激素狀態(tài),水解酶的活性及一些特殊載脂蛋白輔因子的活性. 二,TG測定的方法學 血清TG測定方法一般可分為化學法,酶法和色譜法3大類.早期測定方法是以總脂質與膽固醇和磷脂之差估算.化學法用有機溶劑抽提標本中的TG,去除抽提液中磷脂等干擾物后,用堿水解(皂化)TG,以過碘酸氧化甘油生成甲醛,然后用顯色反應測甲醛.比較準確的是二氯甲烷-硅酸-變色酸法(VanHandel-Caslson法),此法抽提完全,能去除磷脂及甘油干擾,變色酸顯色靈敏度高,顯色穩(wěn)定,至今還是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的內部參考方法.但因操作步驟繁多,技術要求高而不適于常規(guī)工作應用.核素稀釋/氣相色譜/質譜技術(ID/GC/MS)主要用作參考系統(tǒng)中決定性方法的建立及參考物質的制備與定值,此法費用昂貴,樣品處理復雜,難以推廣應用. 目前幾乎所有的臨床實驗室都用酶法檢測血清TG水平,雖然方法各異,但一般都包括3個基本步驟[3,5~7]:用最合適的LPL水解TG生成甘油和FFA;接著是轉化,該步驟一般只用一種酶,例如甘油激酶,將甘油磷酸化以進行下一步反應,或者生成中間待測物;最后是有色染料(常為醌亞胺等)或者紫外吸收物質的形成,再通過分光光度法計算相應的TG濃度.如脂蛋白脂肪酶-甘油磷酸氧化酶-過氧化物酶-4-氨基安替比林和酚法(GPO-PAP法)等.此法具有簡便快速,微量,精密度高的優(yōu)點,且特異性強,易于達到終點,線性范圍寬.用一步法測定的是血清總甘油酯(定義為TG和FG及少量甘油二酯,甘油一酯之和,習慣統(tǒng)稱為TG).為了消除FG的干擾,中華醫(yī)學會檢驗分會曾推薦GPO-PAP法的兩步酶法作為血清TG常規(guī)測定方法[7],該法不增加試劑成本和工作量,適合自動化分析,由于試劑分成兩部分加入,對正確設置分析測定參數(shù)有較高要求.對此法能否去凈游離甘油方面有人提出質疑.針對這一情況,近來中華醫(yī)學會檢驗分會在《關于臨床血脂測定的建議》文件中建議酶法如GPO-PAP法作為臨床實驗室測定血清TG的常規(guī)方法.普通臨床常規(guī)實驗室可采用一步GPO-PAP法,有條件的實驗室(如三級以上醫(yī)院)應考慮開展游離甘油的測定.
2016-03-17 07:41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魁廣 醫(yī)師
家庭醫(yī)生在線合作醫(yī)院
其他
內科
-
[編輯本段]甘油三酯的概念 甘油三酯(Triglyceride,縮寫TG)是長鏈脂肪酸和甘油形成的脂肪分子. 甘油三酯是人體內含量最多的脂類,大部分組織均可以利用甘油三酯分解產物供給能量,同時肝臟,脂肪等組織還可以進行甘油三酯的合成,在脂肪組織中貯存. 結構式更明晰
2016-03-17 04:58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肖起濤 主治醫(yī)師
家庭醫(yī)生在線合作醫(yī)院
其他
內科
-
[編輯本段]甘油三酯相關疾病 高甘油三酯血癥 高甘油三酯血癥是一種異族性甘油三酯蛋白合成和降解障礙. .正常的甘油三酯水平:兒童<l00mg/dL(1.13mmol/L),成人<150mg/dL(1.7mmol/L) .臨界性高甘油三酯血癥:250~500mg/dL(2.83-5.65mmol/L) .明確的高甘油三酯血癥:大于500mg/dL(5.65mmol/L) .生理:主要含有脂蛋白的甘油三酯為乳糜微粒:在進食后狀態(tài)下,由腸道吸收飲食中的脂肪 極低密度脂蛋白(VLDL):在空腹狀態(tài)下,由碳水化合物及脂肪酸在肝內進行內源合成 中等密度脂蛋白(IDL):由乳糜微粒和VLDL降解形成 分型 基于脂蛋白類型的不同,分為下列類型 Ⅰ型:乳糜微粒明顯升高,表現(xiàn)為高甘油三酯血癥和輕度升高的膽固醇.常出現(xiàn)在兒童期.臨床常伴發(fā)由胰腺炎,肝脾腫大,發(fā)疹性黃瘤和視網膜脂血癥引起的腹痛.不增加動脈粥樣硬化的危險,病因可為原發(fā)(常染色體隱性)也可為繼發(fā),如SLE,γ球蛋白發(fā)育不良 ?、駻型:低密度脂蛋白升高.伴有高膽固醇,參見高膽固醇血癥 ⅡB型:LDL及VLDL升高,伴有高膽固醇及高甘油三酯.動脈粥樣硬化危險高.原發(fā)病包括幾種遺傳疾病,繼發(fā)原因包括甲狀腺功能低下,肝腎疾病,卟啉癥,多發(fā)性骨髓瘤 ?、笮停篒DL升高(血β脂蛋白異常),表現(xiàn)為高膽固醇,高甘油三酯,多數(shù)原發(fā)性病人為脫輔基蛋白Ez純合子異常,繼發(fā)原因為甲狀腺功能低下和γ球蛋白發(fā)育不良 ?、粜停篤LDL升高,伴有高甘油三酯和輕度升高的膽固醇.某些情況下,動脈粥樣硬化危險增加 ?、跣停喝槊游⒘<癡LDL升高,伴有明顯增高的甘油三酯和高膽固醇,因LPL或apo-C缺陷造成常染色體隱性,動脈粥樣硬化危險增加 注意:上述分級只是為了說明此種疾病,很少涉及到遺傳性和發(fā)病機理.血漿脂蛋白在任何個體中都是隨時間變化的,這是一種可以預計到的現(xiàn)象,因為在VLDL和LDL的代謝和飲食對VLDL的作用之間存在有前體-生成物這樣的關系同一種疾病可導致多種不同的脂蛋白模式,而多種疾病又可引起同一種脂蛋白表型. 高脂血癥的診斷標準 目前,國內一般以成年人空腹血清總膽固醇超過5.72毫摩爾/升,甘油三酯超過1.70毫摩爾/升,診斷為高脂血癥.將總膽固醇在5.2~5.7毫摩爾/升者稱為邊緣性升高. 根據血清總膽固醇,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測定結果,通常將高脂血癥分為以下四種類型: (1)高膽固醇血癥:血清總膽固醇含量增高,超過5.72毫摩爾/升,而甘油三酯含量正常,即甘油三酯<1.70毫摩爾/升.(2)高甘油三酯血癥:血清甘油三酯含量增高,超過1.70毫摩爾/升,而總膽固醇含量正常,即總膽固醇
2016-03-16 15:32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郭立軍 醫(yī)師
家庭醫(yī)生在線合作醫(yī)院
其他
內科
-
[編輯本段]甘油三酯化學組成 TG又稱中性脂肪,由3分子脂肪酸和1分子甘油酯化而成,是體內能量的主要來源.TG處于脂蛋白的核心,在血中以脂蛋白形式運輸.除TG外,外周血中還存在甘油二酯,甘油一酯(兩者總和不足TG的3%)和游離甘油(FG).各種脂蛋白中,乳糜微粒(CM),極低密度脂蛋白(VLDL)及其殘粒被TG含量高,被統(tǒng)稱為富含TG脂蛋白(TRL),也稱殘粒樣脂蛋白(RLP).越來越多的臨床與實驗證據提示,TRL在AS病因學中扮演重要角色,可能作用于AS病變早期.[編輯本段]甘油三酯的分解代謝 脂肪組織中的甘油三酯在一系列脂肪酶的作用下,分解生成甘油和脂肪酸,并釋放入血供其它組織利用的過程,稱為脂動員. 在這一系列的水解過程中,催化由甘油三酯水解生成甘油二酯的甘油三酯脂肪酶是脂動員的限速酶,其活性受許多激素的調節(jié)稱為激素敏感脂肪酶(hormonesensitivelipase,HSL).胰高血糖素,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與脂肪細胞膜受體作用,激活腺苷酸環(huán)化酶,使細胞內cAMP水平升高,進而激活cAMP依賴蛋白激酶,將HSL磷酸化而活化之,促進甘油三酯水解,這些可以促進脂動員的激素稱為脂解激素(lipolytichormones).胰島素和前列腺素等與上述激素作用相反,可抑制脂動員,稱為抗脂解激素(antilipolytichormones). 脂動員生成的脂肪酸可釋放入血,與白蛋白結合形成脂酸白蛋白運輸至其它組織被利用.但是,腦及神經組織和紅細胞等不能利用脂肪酸,甘油被運輸?shù)礁闻K,被甘油激酶催化生成3-磷酸甘油,進入糖酵解途徑分解或用于糖異生.脂肪和肌肉組織中缺乏甘油激酶而不能利用甘油.[編輯本段]甘油三酯合成代謝 人體可利用甘油,糖,脂肪酸和甘油一酯為原料,經過磷脂酸途徑和甘油一酯途徑合成甘油三酯. 1.甘油一酯途徑 以甘油一酯為起始物,與脂酰CoA共同在脂酰轉移酶作用下酯化生成甘油三酯. 2.磷脂酸途徑? 磷脂酸即3磷酸-1,2-甘油二酯,是合成含甘油脂類的共同前體.糖酵解的中間產物類磷酸二羥丙酮在甘油磷酸脫氫酶作用下,還原生成α-磷酸甘油(或稱3-磷酸甘油);游離的甘油也可經甘油激酶催化,生成α-磷酸甘油(因脂肪及肌肉組織缺乏甘油激酶,故不能利用激離的甘油).α-磷酸甘油在脂酰轉移酶(acyltransferase)作用下,與兩分子脂酰CoA反應生成3-磷酸.1,2甘油二酯即磷脂酸(phosphatidicacid).此外,磷酸二羥丙酮也可不轉為α-磷酸甘油,而是先酯化,后還原生成溶血磷脂酸,然后再經酯化合成磷脂酸. 磷脂酸在磷脂酸磷酸酶作用下,水解釋放出無機磷酸,而轉變?yōu)楦视投?它是甘油三酯的前身物,只需酯化即可生成甘油三酯.? 甘油三酯所含的三個脂肪酸可以是相同的或不同的,可為飽和脂肪酸或不飽和脂肪酸.? 甘油三酯的合成速度可以受激素的影響而改變,如胰島素可促進糖轉變?yōu)楦视腿?由于胰島素分泌不足或作用失效所致的糖尿病患者,不僅不能很好利用葡萄糖,而且葡萄糖或某些氨基酸也不能用于合成脂肪酸,而表現(xiàn)為脂肪的氧化速度增加,酮體生成過多,其結果是患者體重下降.此外,胰高血糖素,腎上腺皮質激素等也影響甘油三酯的合成.[編輯本段]甘油三酯的分布 不同組織甘油三酯合成特點 不同的組織細胞中甘油三酯的合成各有特點,下面主要討論肝臟,脂肪組織和小腸粘膜上皮細胞合成甘油三酯的特點.? 1)肝臟 肝臟可利用糖,甘油和脂肪酸作原料,通過磷脂酸途徑合成甘油三酯.脂肪酸的來源有脂動員來的脂肪酸,由糖和氨基酸轉變生成的脂肪酸和食物中來的外源性脂肪酸(食物中脂肪消化吸收后經血入肝的中短鏈脂肪酸,乳糜微粒殘余顆粒中脂肪分解生成的脂肪酸). 肝細胞含脂類物質約4-7%,其中甘油三酯約占1/2,甘油三酯含量過高會引起脂肪肝,正常情況下,肝臟合成的甘油三酯和磷脂,膽固醇,載脂蛋白一起形成極低密度脂蛋白,分泌入血.若磷脂合成障礙或載脂蛋白合成障礙就會影響甘油三酯轉運出肝,引起脂肪肝.另外,若進入肝臟的脂肪酸過多,合成甘油三酯的量超過了合成載脂蛋白的能力,也可引起脂肪肝.?
2016-03-16 12:53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黃飛龍 醫(yī)師
家庭醫(yī)生在線合作醫(yī)院
其他
婦產科
-
它的計算方法為:動脈硬化指數(shù)(AI)=[血總膽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高密度脂蛋白(HDL)它的正常數(shù)值為<4.如果一個人的動脈硬化指數(shù)<4,反映出動脈硬化的程度不嚴重或在減輕,數(shù)值越小,動脈硬化的程度就越輕,引發(fā)心腦血管病的危險性就越低;如果動脈硬化指數(shù)≥4,就說明已經發(fā)生了動脈硬化,數(shù)值越大,動脈硬化的程度就越重,發(fā)生心腦血管病的危險性就越高.從這個公式上分析,要想把動脈硬化指數(shù)降下來,方法只有兩個:一個是降低總膽固醇,另一個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但是,如果靠一味地降低膽固醇來完成,顯然不妥當,因為總膽固醇是人體重要的營養(yǎng)成分之一,降的過低,會造成營養(yǎng)不良,免疫力低下,易患癌癥和精神抑郁癥,還會使血管彈性降低,發(fā)生出血性中風,特別是老年人更危險;因此只有大幅度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的水平,才能在總膽固醇正常的情況下,使動脈硬化指數(shù)安全,可靠,有效地降下來,且沒有毒副作用,所以說,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是改善動脈硬化,降低動脈硬化指數(shù)的最根本方法
2016-03-16 11: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