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南天濕氣重 寶寶容易得肺炎
最近南方地區(qū)經(jīng)常下雨,寶寶體內濕氣重,很容易疲勞,這要怎么辦呢?
一、春天寶寶濕氣怎么來?
所謂濕,即通常所說的水濕,又有外濕和內濕之分。外濕是由于氣候潮濕或涉水淋雨或居家潮濕,使外來水濕入侵人體而引起;內濕是一種病理產(chǎn)物,常與消化功能有關。
中醫(yī)認為脾有“運化水濕”的功能,若體虛消化不良或暴飲暴食,吃過多油膩、甜食,那脾就不能正常地“運化”而使“水濕內?!?;且脾虛的人也易招來外濕的入侵,外濕也常困阻脾胃使?jié)駨膬壬?,所以兩者是既獨立又關聯(lián)的。
持續(xù)的陰雨天,是各種霉菌、螨蟲等微生物繁殖最為猖獗的時期,一些氣虛多痰的人就更容易引發(fā)哮喘疾病。春天濕氣加重,是寶寶患病的多發(fā)季節(jié)。
寶寶發(fā)病的病種大多以呼吸道感染為主,包括感冒、扁桃體炎、支氣管炎、肺炎、腹痛、吐瀉等。此外寶寶不節(jié)制食用水果,吃了容易霉變的食物或不講究合理營養(yǎng)搭配,這些都是導致寶寶“濕癥”病的主要原因。
三、濕氣重的孩子最易患3種病
1、皮膚病:濕疹纏上寶寶
三月天,孩兒面,乍暖還寒,陰晴不定。墻滴水,地冒水,玻璃流水,空氣中都能擰出水……,這種潮濕的“回南天”適合細菌的生長繁殖,皮膚瘙癢、皮膚潰爛……臉上長了很多小紅疙瘩、一不留神,病毒已悄悄爬上了孩子的身體。引起嬰兒濕疹的原因主要是季節(jié)氣候的變化,嬰兒一時難以適應,加之有一些哺乳期的母親食用了魚蝦、海鮮等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促使嬰兒的濕疹增多或加重。
應對措施:
如果嬰兒發(fā)生了濕疹,嬰兒會有哭鬧、煩躁不安等現(xiàn)象,家長應注意不要給孩子穿得太多或蓋得太多。如果太熱或太捂會使?jié)裾罴又?;濕疹局部要保持干燥、清潔,不能用肥皂或熱水燙冼;可在局部外擦脫敏、止癢的霜劑,切忌局部外用糖皮質激素類藥物,以免加重病情。專家同時提醒,哺乳期的母親應盡量少食或不食用魚蝦等刺激性食物。
在春季小心防范疾病侵害的最佳方法就是增強自身的抵抗力,多參加體育鍛煉,多喝水,注意休息,避免過度疲勞,小孩應盡量避免到人多空氣流通不暢的公共場所。一旦出現(xiàn)感冒發(fā)燒、皮膚病、腹瀉等癥狀切莫掉以輕心,應盡早到醫(yī)院診治,以確認自己所患疾病是因何而起。
2、濕氣重孩子易生口瘡
氣溫濕熱變化無常是小兒潰瘍多發(fā)的時候。專家介紹,這些孩子口腔上腭、兩側都出現(xiàn)紅腫,且有潰爛。和這段時間的氣溫驟降,濕氣較重有關,寶寶口腔感染到病毒細菌,中醫(yī)叫“口瘡”。
口腔潰瘍初發(fā)時家長若不細心不容易發(fā)現(xiàn),到后來孩子經(jīng)??摁[,不愿進食,才去醫(yī)院,這時病情已發(fā)展到比較嚴重了。如舌面、舌尖、齒齦或上腭出現(xiàn)黃白色如豆粒樣潰瘍點、流涎,甚至出血,有口臭。
應對措施:預防遠比治療更重要,平時應注意口腔衛(wèi)生,早晚和飯后堅持漱口刷牙;調節(jié)飲食,多讓孩子吃一些富含維生素的蔬果,多喝水。
3、回南天溫差大 幼兒最易得肺炎
回南天給生活帶來了許多不便,也給細菌和病毒提供了便利的滋生條件,引起呼吸道感染疾病的高發(fā)。尤其是嬰幼兒,不僅是呼吸道感染疾病的易感人群,小兒肺炎發(fā)生率也很高。專家提醒,三歲以下的孩童由于免疫功能尚未成熟,要特別提防感染小兒肺炎。
應對措施:預防小兒肺炎,要從運動、飲食上著手,增強孩子的體質很關鍵。趁天氣好時或者中午暖和時,多帶孩子出門散步曬太陽,適當讓他接觸外面的空氣。春季在飲食上不要過于油膩,合理搭配飲食,多喝水,多喝湯,讓孩子有個好胃口。幼兒園、學校教室等人多的室內場所,很容易空氣污濁,利于病菌的滋生,因此在相對濕度低的中午、晴天盡量保證每天通風一到兩個小時,保證室內空氣不要太渾濁。
二、寶寶三種濕氣癥狀怎應對?
雖然說寶寶是極容易受到濕氣的侵擾,但是如果寶寶純粹就是不想吃飯、或者便便有點稀,媽媽總會把原因責怪到寶寶的飲食上,而揪不出原因的飲食調整只會是徒勞無功,讓寶寶腸胃受罪,分辨清楚寶寶體內濕氣的標志,就可以對癥下藥了。
標志1:寶寶不想吃飯
春天濕氣重導致脾胃功能減退,因此,人都會感到胃口不好、食欲不振。面條、米飯、稀飯換著喂,小朋友都不愿進食。
要讓寶寶濕氣下去,才會寶胃口好起來,那么就需要在飲食上得多下工夫。首先,那些不利于消化的東西盡量不要給寶寶吃,比如冷飲、油炸食品、不易消化的糯米等。
小編提醒:對于寶寶濕氣重導致的胃口不好,幾頓飯不吃,家長也不用太著急,大人都有胃口不好的時候呢,更何況寶寶,餓上一兩頓,不會對生長發(fā)育有影響的,媽媽們不用過分緊張。
標志2 :大便擦不干凈,粘馬桶
寶寶如廁后,可以觀察一下大便。是不是粘在馬桶上了,一箱水還沖不凈。不方便觀察馬桶的,也可以觀察手紙,正常的話一兩張紙就夠了,如果三五張紙反復擦也擦不凈,也說明體內有濕了。
另外,大便的顏色和形狀也可以幫助判斷體內是否有濕氣。正常的大便是金黃色香蕉形的,但現(xiàn)在很少有人是這種健康的大便。倘若體內有濕氣,大便的顏色發(fā)青,溏軟不成形,總有排不凈的感覺。時間長了,宿便產(chǎn)生的毒素積留在體內,那么各種疾病就會沖著寶寶而來。
小編提醒:預防濕癥要從生活習慣的改變開始,在飲食上,寶寶要少吃冷食、甜食,少飲酒,少吃油膩食品,多吃溫熱的食物,減少濕病之源。在做菜的時候,可以適當放些姜片,姜是溫性食物,有祛寒化痰的功效;也可以適當吃些佛手瓜、木瓜、冬瓜、苦瓜、紅小豆類食物,對預防濕癥有很大幫助。
脾胃濕則容易引起過敏,濕困脾胃,影響脾胃的消化吸收,蝦、蟹等濕滯的海鮮,此時應適當少吃,況且這些高蛋白食物難消化,過多進食也會增加脾胃負擔。
標志3:寶寶舌苔粗糙發(fā)黃
“舌為心之苗,又為脾之外候”,舌頭是可以敏感地反映出寶寶的身體狀況的。平時幫寶寶清潔口腔時可以細細觀察寶寶的舌頭,看看舌苔的顏色和厚度。
健康的舌淡紅而潤澤,舌面有一層舌苔,薄白而清靜,干濕適中,不滑不燥。如果舌頭達不到這些指標,那說明身體機能已經(jīng)出現(xiàn)問題了。如果舌苔白厚,看起來滑而濕潤,則說明體內有寒;如果舌苔粗糙或很厚、發(fā)黃發(fā)膩,則說明體內有濕熱;如果舌質赤紅無苔,則說明體內已經(jīng)熱到一定的程度傷陰了。
小編提醒:春天潮濕,食物容易變質,要好好注重飲食衛(wèi)生。潮濕悶熱的天氣容易滋生細菌,要注意寶寶平時的飲食衛(wèi)生,不吃霉變食物;水果要洗凈、消毒后食用,對于楊梅、桃子等時令鮮果要適量取食,不要暴食;也不要吃太寒涼的食物,多吃健脾胃、祛濕食物,適當溫補,讓濕氣隨大小便外排。
四、家庭常用的祛濕法
濕氣并不可怕,只要媽媽注意觀察寶寶日常生活的精神狀態(tài),并加以細致的呵護,就能把濕氣通通趕走。
首先是居室要常通風,多抽濕。祛外濕,不要久居潮濕之地,盡量不要到外面潮濕的地方勞作。濕氣大、陰雨天時不要常開窗,但最好仍保持通風。注意室內的抽風和抽濕。即使衣服難干也不要勉強穿不干的衣服。更重要的是,保持玩具的清潔,不給病菌入侵的機會。
另外,家人的衣物得認真清洗、妥善貯存。真菌和蛀蟲蟲卵是引起衣物霉蛀的“罪魁禍首”,它們在潮濕季節(jié)迅速繁殖后,會把衣物“咬壞”。使用樟腦精等防霉防蛀劑,可以殺死蛀蟲蟲卵,是貯存衣物的“好幫手”。
注意保暖,不要受涼。初春濕氣愛侵犯寶寶,若寶寶陽氣盛則易抵制寒濕,所以要注意寶寶保暖,勿讓陽氣過分丟失,同時適當運動能增強體質,激發(fā)陽氣升發(fā),加強身體防御功能。
(責任編輯:方徽雯 )
相關文章推薦
- 恩施肝病醫(yī)院
- 淮安不孕不育醫(yī)院
- 呂梁性病醫(yī)院
- 洛陽婦科醫(yī)院
- 黃山精神病醫(yī)院
- 常德早泄醫(yī)院
- 慈溪男科醫(yī)院
- 濱州私密整形醫(yī)院
- 陽江兒科醫(yī)院
- 連云港割包皮醫(yī)院
- 太原兒科醫(yī)院
- 白城風濕病醫(yī)院
- 臨汾男科醫(yī)院
- 大同兒科醫(yī)院
- 葫蘆島兒科醫(yī)院
- 松原不孕不育醫(yī)院
- 北京京城皮膚醫(yī)院
- 日照私密整形醫(yī)院
- 錦州市男科醫(yī)院
- 嘉興結石醫(yī)院
- 瓊海性病醫(yī)院
- 長沙牛皮癬醫(yī)院
- 三門峽性病醫(yī)院
- 大興安嶺婦科醫(yī)院
- 中山割包皮醫(yī)院
- 鹽城肝病醫(yī)院
- 重慶牛皮癬醫(yī)院
- 銅川性病醫(yī)院
- 龍巖風濕病醫(yī)院
- 貴港婦科醫(yī)院
合作醫(y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霉菌性陰道炎致陰道口反復瘙癢如何應對
2024-10-28人流后復查 B 超顯示宮腔積液嚴重嗎
2024-10-28哪里能治好前庭大腺囊腫?
2024-10-28宮頸息肉術前 HPV 檢查陽性值 1
2024-10-28服用白云山消渴丸后多久能懷孕
2024-10-2827 歲男性用少腹逐瘀顆粒對懷小孩有
2024-10-28購買很多金雞膠囊在家保存需注意什么
2024-10-28太太哺乳期,丈夫能吃萘哌地爾片嗎
2024-10-28
熱門文章
產(chǎn)后康復全攻略,這些關鍵項目不可錯過
2024-10-28如何為寶寶準確測量身高
2024-10-25兒童換牙齒注意事項——護理、飲食與問題應對
2024-10-24寶寶厭食是什么原因?怎么辦
2024-10-23探究14歲少年身高的標準與影響因素
2024-10-22一個月寶寶怎么護理?專業(yè)指南來了!
2024-10-22一歲三個月寶寶食譜全解析:營養(yǎng)、美味與健康并重
2024-10-21一周歲寶寶營養(yǎng)食譜:成長營養(yǎng)全解析
2024-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