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y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chuàng)腔鏡診治....[詳情]
區(qū)分細菌性陰道炎和霉菌性陰道炎,最直接的辦法便是從二者的癥狀入手,但如果不能自我確定,最好通過正規(guī)檢測得出確切病因。
霉菌性陰道炎病人表現(xiàn)為白帶增多,外陰、陰道瘙癢、灼燒感,小便疼痛,外陰周圍常發(fā)紅、水腫,表皮變化多種多樣??砂l(fā)生很淺的水皰丘疹,成群出現(xiàn)。亦可形成濕疹狀糜爛,局限于外陰或向周圍擴展至會陰、肛門周圍及股生殖皺襞,直至大腿內側、外表,完全類似急性或亞急性濕疹。陰唇及陰蒂附近黏膜增厚,互相接觸的皮膚表面潮紅糜爛。個別可引起微小的白色膿皰,嚴重時發(fā)生潰瘍、外陰疼痛及局部淋巴結腫大。
細菌性陰道炎的癥狀不突出,也不典型,外陰略癢,偶有白帶增多,白帶稀薄均勻一致,半數(shù)患者可無上述癥狀。細菌性陰道炎唯一突出的特點是患者的陰道分泌物常有魚腥樣的氨臭味,常會散發(fā)出來。
霉菌性陰道炎西醫(yī)治療方法:藥物治療:洗凈外陰或1∶5000高錳酸鉀液坐浴,局部涂2%龍膽紫液。近年應用制霉菌素(nystatin)效果顯著。 用法:10萬U陰道栓劑,早、晚各1次,塞入陰道深處,共5日。洗凈外陰,局部涂搽制霉菌素軟膏(10萬U/g)2~3次/d。治療后為了促進陰道上皮再生,可應用少量雌激素(已烯雌酸0.25~0.5mg/日,3~5天)。復發(fā)病例應考慮消化道帶菌,可同時加服制霉菌素50萬U/次,1日4次。
目前尚未發(fā)現(xiàn)對制霉菌素抗藥的白色念珠菌。復發(fā)者多為用藥劑量不夠,治療不徹底,或治療期間未嚴格執(zhí)行禁欲;或男性未予治療。此外,近年應用殺霉菌劑如酮康唑、曲古霉素、克霉唑均有效,詳霉菌性陰道炎。
霉菌性陰道炎怎樣合理用藥?
霉菌性陰道炎是由霉菌中的白色含念珠菌感染所致陰道炎。輕度感染可無癥狀。最常見的癥狀為外陰瘙癢,白帶增多。典型者為白色豆腐渣樣白帶,并可形成一層白膜附著于小陰唇內外及陰道粘膜。外陰瘙癢常由小陰唇內側逐漸蔓延至外陰部,有奇癢,患者常難以忍受。并常伴有外陰燒灼感、疼痛、性交痛等。繼發(fā)化膿菌感染可有膿性白帶。陰道粘膜炎性感染可有血性白帶及粘膜淺表潰瘍。繼發(fā)泌尿系感染時則會有尿頻、尿急、尿痛等癥狀。具有上述臨床癥狀并在陰道分泌物中找到白色含珠菌菌絲和芽胞,即可確診。
在治療時應注意以下幾點:(1)一經確診,就應積極治療,力求徹底根治,否則會遷延不愈,反復發(fā)作,給患者帶來諸多煩惱。
(2)應注意個人衛(wèi)生,勤換內褲,用過的內褲、盆、毛巾等應用開水燙洗,并在陽光下曬干。
(3)應合理應用抗生素及激素類藥物,有糖尿病者應積極治療原發(fā)病。
(4)霉菌的藥物治療以局部用藥為主。因霉菌在堿性環(huán)境中不易生長,故可用堿性溶液加2%~4%碳酸氫鈉溶液沖洗外陰及陰道,然后用制霉菌素片劑或栓劑10萬~20萬單位塞入陰道內,每晚一次,10~14天為一療程。亦可用曲古霉素片劑或栓劑10萬單位,塞入陰道內,每晚一次,10~14天為一療程。達克寧栓(硝酸咪康唑栓)對霉菌性陰道炎亦有較好的療效。米可定泡騰陰道片(主要含制霉菌素),因其特殊的劑型,放入陰道內能迅速崩解,使制霉菌素能均勻分布于陰道內,故能取得滿意的療效。
(5)反復霉菌感染者或久治不愈者,應進行全面的全身檢查,以排除糖尿病及其他臟器感染。同時注意有無不合理地應用抗生素及激素類藥物。必要時,可在醫(yī)生指導下口服制霉菌素、酮康唑等藥物。
(6)患霉菌性陰道炎的孕婦應認真治療。以局部用藥為主,以免新生兒感染。
(責任編輯:陳曉 )
文章關鍵詞:
廣醫(yī)三院3.8婦女節(jié)特別策劃|聽“她”說:我是女性,更是醫(yī)者
女性如何輕松調理“宮寒”癥狀?著名婦科主任對此作出了回應
宮頸癌患者懷孕生育要注意什么?
體檢發(fā)現(xiàn)乳房結節(jié)怎么辦?
霉菌性陰道炎與細菌性陰道炎是需要把握的,正確了解兩種疾病的不同,能夠幫助大家得出積極的認識,進而得出準確的治療,接下來我們就對霉菌性陰道……詳細>>
陰道、子宮是女性的生殖器官,要愛惜它們。陰道炎難聞的氣味及夫妻性生活時的疼痛都給患者心理上造成更大的傷害。那么,怎樣根治霉菌性陰道炎?詳細>>
霉菌性陰道炎引起的陰癢一般比滴蟲性陰道炎明顯,瘙癢嚴重者坐臥不寧,寢食難安。患者還可有陰道灼痛感,排尿時尤其明顯。詳細>>
陰道是女性的性交器官。毗鄰尿道和肛門,如果平時不注意個人衛(wèi)生和性生活衛(wèi)生,很容易受到細菌等病原體的侵入而引起感染發(fā)炎。其中霉菌性炎就是其……詳細>>
霉菌性陰道炎是一種較為常見的生殖系統(tǒng)疾病,會對患者造成多方面的影響,誘發(fā)一系列臨床癥狀。在所有癥狀中,疼痛是較為常見的一種,多發(fā)生于病情……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