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美女午夜福利|中文字幕人妻合集|91.cn。ww|自拍偷拍免费入口|中文无码专区 -|在线观看欧美成人|亚洲精品视频兔费|欧美日韩三级伦理片|亚洲第一成人冈一区二区|蜜桃在线播放av

家庭醫(yī)生在線首頁 > 疾病頻道 > 肝病頻道 > 肝病護理 > 肝病誤區(qū) > 正文

肝豆狀核變性的診斷誤區(qū)有哪些?

2012-08-16 15:57:57      家庭醫(yī)生在線

  肝豆狀核變性(HLD)是一種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的銅代謝障礙性疾病。本病由Wilson在1912年首先詳細描述,故又稱Wilson氏病。由于因其發(fā)病年齡懸殊、起病緩急與病情進展速度不一,而且各臟器受損的順序和程度也存在差異及體內銅沉積的部位和數(shù)量存在一定的個體差異,造成不同臟器為主的全身性功能損害,臨床癥狀復雜多變,誤診比較普遍,綜合國內有關報道,一般誤診率在24~90%之間,平均為43.2%。誤診的時間最短1個月,最長19年。從癥狀出現(xiàn)至確診的時間多數(shù)在1年以上。而本病的治療效果又與確診早晚關系十分密切,因此,肝豆狀核變性的早期診斷顯得特別重要。一旦延誤診斷,不能及時治療,將會嚴重影響預后。

  1、誤診范圍

  (1)以肝臟癥狀為首發(fā)癥狀而無明顯的神經癥狀者,常易誤診為各種肝病,如暴發(fā)性肝炎、急性或慢性肝炎、肝硬化等。尤其是小兒患者,常以明顯的肝損害癥狀為首發(fā)癥狀,如食欲不振、倦怠、惡心、嘔吐、黃疸、肝脾腫大以及發(fā)熱,個別直到死亡也不出現(xiàn)神經癥狀,可誤診為各型肝炎。有漸進性肝脾腫大、發(fā)生腹水和食管靜脈曲張者,易誤診為肝硬化。

  病案1. 據(jù)甘肅患者小亮亮的奶奶介紹,亮亮曾經有個姐姐,但在14歲時在當?shù)蒯t(yī)院因為“急性肝炎”治療無效而死亡。三年前,只有9歲的他體檢時發(fā)現(xiàn)“肝功能異?!?,在當?shù)赜直辉\斷為肝炎,雖然一直進行治療,但效果并不明顯,后來脾臟出現(xiàn)腫大,腹水,在當?shù)蒯t(yī)院“行脾切除術”。3個月前,亮亮出現(xiàn)了言語不清、飲水嗆咳的癥狀,而且手足抖動,動作笨拙、書寫困難,因此小亮亮只能退學就醫(yī)。經過多家市、省級醫(yī)院的檢查,都只是發(fā)現(xiàn)肝功能異常而已,沒有給予明確診斷,前前后后花費了10余萬元,母親因此離家出走,父親因精神崩潰而患上了“精神病”。為了給的孫子治病,年邁的奶奶帶著小亮亮不惜遠道來到鄭州人民醫(yī)院,經過檢查,確診為肝豆狀核變性。給予綜合驅銅治療10療程后小亮亮手抖、動作笨拙癥狀明顯改善,根據(jù)癥狀判斷,我們推測小亮亮死去的姐姐也是肝豆狀核變性。

  (2)錐體外系癥狀明顯者,易誤診為帕金森氏綜合征(EOPD、YOPD)、小舞蹈病、甲亢、神經官能癥等。中年以后起病,有突出的肌張力增高及震顫者,常被認為是帕金森氏病。少數(shù)患兒以舞蹈癥(手足舞蹈-徐動樣癥)為臨床表現(xiàn),則與小舞蹈病難以區(qū)別。青年患者以震顫為主訴者,常被誤診為甲亢或神經官能癥。

  病案2 今年6月份來自河南信陽患者靜靜,16歲,正在讀高中,于5月11號上體育課時突然發(fā)生雙側肢體快速、不規(guī)則、粗大、不自主的舞蹈樣運動伴面部擠眉弄眼,舌不自主伸縮。急送往當?shù)啬吃?,追問病史,患者一周前出現(xiàn)頭痛、乏力、鼻塞、流涕感冒癥狀。入院查體溫37.8℃,查血常規(guī)示“WBC14×109/L”,診斷為“感染性舞蹈病”給予抗炎、免疫抑制劑等藥物治療3周后患者體溫正常了但上述癥狀無明顯緩解,為求進一步診治,急入我院,經過查銅藍蛋白、銅氧化酶、血清銅、24h尿銅、肝彩超、雙眼K-F環(huán)、頭顱MRI等檢查,診斷為肝豆狀核變性(舞蹈-手足徐動型),給予綜合驅銅治療一周后患者口舌、肢體舞蹈樣動作得到了滿意的控制。

  (3)以精神異常為首發(fā)癥狀或精神癥狀突出者,易誤診為精神分裂癥、躁狂癥、抑郁癥等功能性精神病或癔病。

  病案3 山西的李女士非常感慨:如果不是堅持找專家診治,兒子可能已經真的“神經”了。三年前,兒子大學畢業(yè)后在一家銀行工作,但工作后不久,手指開始出現(xiàn)在電腦上打字動作笨拙,半個月后,雙手抖動較俱,只好請假到處求醫(yī)。經診治半年也無明顯好轉,銀行把他辭退了。失業(yè)后的兒子脾氣越來越大,動不動就罵人,后來發(fā)展到經常打架,思維也越來越混亂,周圍人都認為李女士的兒子因疾病和失業(yè)而“神經”了。李女士帶著兒子跑了多家精神病院,都診斷為“精神分裂癥”,多次住院治療,共花了6萬多元,而“神經”的癥狀沒有緩解,反而愈來愈重。李女士最后甚至連家鄉(xiāng)的幾個巫婆都用上了,但絲毫沒有起色。不得已之下,他把兒子送到了西安的某精神病院,經過仔細檢查后,專家診斷為“肝豆狀核變性”, 告訴她這些精神病癥狀就是因為肝豆狀核變性引起的,專家推薦他來鄭州人民醫(yī)院驅銅治療,經過半個月治療后,兒子不再瘋瘋癲癲,手指抖動也有所改善,李女士高興的說:兒子又能從事工作了。

 ?。?)有腎臟損害者,特別是合并蛋白尿或腎功能障礙者,易誤診為急性或慢性腎炎及肝腎綜合征。

  病案4:男,16歲,河北邯鄲人。4年前突然出現(xiàn)出現(xiàn)“血尿”在當?shù)卦\斷為“腎炎”,給予對癥處理后,血尿消失。4年來,患者多次因雙下肢水腫、血尿、蛋白尿復發(fā)按慢性腎炎治療,病情時輕時重。漸出現(xiàn)皮膚黝黑、雙手活動笨拙、言語緩慢,后經患者介紹到我院就診,檢查后診斷為肝豆狀核變性(腦-內臟型),給予綜合驅銅治療2療程后,血尿癥狀得到控制,接受治療8療程后,患者言語緩慢、動作笨拙明顯改善。

 ?。?)有骨關節(jié)改變者易誤診為各類關節(jié)炎、佝僂病等。尤其是骨一肌型肝豆狀核變性,均以佝僂樣骨骼改變和肌病樣癥狀為主,而神經系統(tǒng)和肝臟方面的癥狀體征較少,多誤診為各類關節(jié)炎、佝僂病以及肌營養(yǎng)不良等疾病。

  病案5患者,男性,11歲,山東威海人,1年前出現(xiàn)雙下肢無力、不固定性疼痛,下肢以膝、踝關節(jié)為主腫脹及活動受限伴壓痛,有輾軋音,無紅熱。家人剛開始帶他在當?shù)蒯t(yī)院就診,醫(yī)生告訴他這是“生長痛” 可能由于孩子骨骼生長迅速,而四肢長骨周圍神經、肌腱生長相對較慢,因而產生牽拉痛,多給孩子補點營養(yǎng)就好了。家人越給孩子補充營養(yǎng),患者上述癥狀更明顯。后來在當?shù)胤磸蜋z查X線為:骨質稀疏,皮質變薄,類似佝僂病樣改變,以雙腕骨、膝、踝關節(jié)及四肢長骨改變?yōu)橹?/P>

  診斷為:“關節(jié)炎”,給予對癥治療后仍無緩解,且出現(xiàn)了雙下肢呈“O”型改變, 后來我院診斷為:肝豆狀核變性(骨-肌型),給予綜合驅銅治療8療程后,上述癥狀緩解。

  (6)血液系統(tǒng)損害明顯者,易誤診為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溶血性貧血及脾功能亢進。尤其對血細胞減少、鼻衄、脾臟進行性腫大者,甚至因而行脾切除者也屢見不鮮。

  病案6患者,女,8歲,河南濮陽人,自幼常常出現(xiàn)鼻衄、牙齦出血未引起家人注意,2個月前突然出現(xiàn)面目萎黃、黃疸、發(fā)熱、腰背疼痛、四肢無力。在當?shù)啬吃簩嶒炇覚z查見血小板、血紅蛋白和紅細胞數(shù)不同程度的減低,網織紅細胞數(shù)明顯增加,血清AST、ALT及膽紅素顯著增高,診斷為“溶血性貧血”,未予治療,急入我院,進一步查銅生化顯著異常,診斷為肝豆狀核變性,給予綜合驅銅5治療后上述癥狀和實驗室指標明顯改善。

 ?。?)由于有陽性錐體束征而誤診為各類腦炎、腦腫瘤、腦血管病及運動神經元病等。

  病案7:來自黑龍江的患者晨晨,男,14歲,學生。1個月前因受涼后發(fā)熱,體溫38.7℃,流涕伴頭痛,以雙顳部為重,10天后語言不清,流口水,伴發(fā)作性尖叫,雙手握拳,不自主哭笑,打人摔物,每次發(fā)作持續(xù)約10分鐘后即緩解。過后對其過程不能記憶。10d后出現(xiàn)四肢細小震顫漸不能行走及站立。在當?shù)卦\斷為“腦炎”用激素、ATP對癥治療,體溫降至正常,其它癥狀無改善?;颊?個月前曾有發(fā)熱頭痛,性格改變、易激動哭鬧,受批評時有躲避行為或元目的外出,未經治療好轉。后再當?shù)啬呈〖夅t(yī)院診斷為肝豆狀核變性,經人介紹轉入我院,驅銅治療6療程后患者上述癥狀緩解。

  2、誤診原因分析

 ?。?)首發(fā)癥狀表現(xiàn)多樣:由于臨床醫(yī)師對本病起病癥狀不熟悉,而延誤診斷。本病的三大特征是肝損害、錐體外系損害、角膜色素環(huán)。通常肝病病征與神經病征不同時出現(xiàn),以肝臟損害為首發(fā)癥狀者,其神經癥狀多在1~10年間出現(xiàn),因時間間隔較長,當對本病起病癥狀不熟悉,而未將肝臟癥狀與神經癥狀聯(lián)系起來綜合分析時,即易造成誤診。如有一患者,肝臟損害癥狀已存在20余年,有角膜色素環(huán),但無神經癥狀及體征,而被長期誤診。

 ?。?)滿足與表象診斷:本病可累及于一個或多個系統(tǒng),易于肝炎、肝硬化、腎陽、神經系統(tǒng)疾病向混淆,許多醫(yī)師只滿足與表面癥狀的診斷。

 ?。?)詢問病史不詳細:患者有無陽性家族史醫(yī)師沒有耐心去詳細詢問,另外不少肝硬化患者均伴有神經或精神癥狀 而且均有角膜K-F環(huán)、血銅藍蛋白均低于正常 由于醫(yī)生臨床經驗不足盡管出現(xiàn)較為典型的臨床表現(xiàn) 但仍被多次誤診。

  (4)對以肢體震顫為神經系統(tǒng)首發(fā)癥狀者警惕不夠。肢體震顫是本病早發(fā)而常見的神經癥狀之一,尤其是當伴有記憶力減退、情緒不穩(wěn)等癥狀時,由于醫(yī)師對本病警惕不夠,未詳細詢問病史,亦未作肝豆狀核變性的有關實驗檢查,易誤診為甲亢或神經官能癥等。

 ?。?)對肝豆狀核變性的精神癥狀缺乏認識。本病的精神癥狀發(fā)生率為64.7~80%,既可有情緒障礙如淡漠、欣快、興奮、易激惹等類神經官能癥表現(xiàn),又可有幻覺妄想、攻擊行為、自殺企圖等精神癥狀,常使本病的錐體外系和植物神經癥狀加重。早期易誤診為精神分裂癥等精神疾病, 其原因是醫(yī)師孤立地考慮患者精神癥狀, 沒有全面體檢,而沒有將精神癥狀與神經癥狀聯(lián)系起來,便會造成誤診。

  (6)對各種新的病型認識不足。本病習慣于按Hall-Kehere氏分型法,分為肝豆狀核變性型、假性硬化型和腹型等三型。近年來尚發(fā)現(xiàn)有以骨胳和肌肉癥狀為主要表現(xiàn)的骨-肌型;以腎損害引起低血磷、骨胳改變、佝僂病為主的類型;以急性暫時性血管內溶血為主的類型等,臨床醫(yī)生不太熟悉而造成誤診。

  (7)肝臟及神經系統(tǒng)癥狀不明顯,而以其他臟器損害為首發(fā)癥狀。如早期出現(xiàn)全身浮腫、尿中有蛋白及紅細胞、白細胞等。腎臟損害的病例,往往誤診為急性或慢性腎炎或腎結核。

 ?。?)忽視HLD的相關檢查?;颊叨嘤卸嗉裔t(yī)院長期就診的經歷,但臨床醫(yī)師可能對本專業(yè)太專業(yè),忽視了血清銅藍蛋白、雙眼K-F環(huán)的檢查,而一再導致誤診。

  3、減少誤診的措施

  (1)加強對肝豆狀核變性的發(fā)病機制、臨床病理和分型知識的了解,提高對病的復雜臨床表現(xiàn),尤其是少見類型的認識。

 ?。?)重視家族史調查。肝豆狀核變性是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絕大多數(shù)限于同胞一代,對家族中有肝病或神經系統(tǒng)疾病史者,應作有關銅的實驗檢查,對早期確診本病有重要價值。

 ?。?)由于兒童的肝豆狀核變性首發(fā)癥狀多表現(xiàn)為肝臟癥狀,因此對患慢性活動性肝炎、肝硬變、不明原因肝脾腫大的兒童或少年,應警惕本病的可能??墒紫瓤紤]檢查角膜K-F環(huán)、彩超、銅生化等相關檢查,并細致地作神經系統(tǒng)檢查。

  (4)肝豆狀核變性的神經系統(tǒng)體征,表現(xiàn)最多的是錐體外系,故凡以不自主運動癥狀為主的神經系統(tǒng)損害患者,如有震顫、肌張力增高、各種不自主運動者,均應考慮本病的可能。

 ?。?)青少年發(fā)生原因不明的非免疫性溶血性貧血,或血尿、蛋白尿等改變,應疑為肝豆狀核變性,進行有關本病的檢查。

(責任編輯:彭碧霞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yī)生

    相關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