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黎寬
隆安縣人民醫(yī)院
二級甲等
民族醫(yī)學特色???/p>
-
服用止痛藥的同時服用胃藥,主要有以下原因:減少胃腸道損傷、預防胃潰瘍、降低胃出血風險、緩解胃部不適癥狀、避免原有胃病加重。 1. 減少胃腸道損傷:許多止痛藥,如布洛芬、阿司匹林等,可能會刺激胃腸道黏膜,導致炎癥甚至損傷。胃藥能在一定程度上減輕這種刺激。 2. 預防胃潰瘍:長期使用止痛藥,尤其是非甾體抗炎藥,容易引發(fā)胃潰瘍。胃藥可提前預防潰瘍的形成。 3. 降低胃出血風險:部分止痛藥可能影響血小板功能,增加胃出血的可能性。胃藥有助于保護胃黏膜,降低出血風險。 4. 緩解胃部不適癥狀:止痛藥可能導致胃痛、胃脹、惡心等不適。胃藥能緩解這些癥狀,提高患者的耐受性。 5. 避免原有胃病加重:對于本身就有胃炎、胃食管反流病等胃部疾病的患者,服用止痛藥可能加重病情,胃藥可起到保護和預防作用。 總之,在服用止痛藥的同時服用胃藥,是為了更好地保護胃腸道,減少藥物的不良反應,但具體用藥應在醫(yī)生的指導下進行。
2024-10-17 13:46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初俊 主任醫(yī)師
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yī)院
三級甲等
消化內鏡科
-
我們首先應了解止痛藥到底有哪幾種。目前為止,大家比較認可地把止痛藥大體分為以下三類:{1}解熱鎮(zhèn)痛藥,這類藥又可細分為對乙酰氨基酚和非甾體類抗炎藥;{2}中樞止痛藥,如曲馬多;{3}麻醉性止痛藥,如嗎啡、度冷丁等。上述三類止痛藥中,中樞性和麻醉性止痛藥對消化道的直接影響相對比較小,但屬于醫(yī)院管制藥品,大眾接觸的機會不多。目前應用最廣的止痛藥是解熱鎮(zhèn)痛藥,平日常用的阿司匹林、芬必得、雙氯芬酸等均屬此類。這類藥物對胃腸道的影響較大,特別是非甾體類抗炎藥。 既然解熱鎮(zhèn)痛藥有引起胃腸道損害的不良反應,而有些是存在高危因素的人,他們需要應用胃藥。 高危因素有:{1}有消化性潰瘍或潰瘍并發(fā)癥病史者;{2}高齡病人(超過65歲);{3}同時使用糖皮質激素或抗凝藥(如華法林);{4}使用大劑量、多種非甾體類抗炎藥(包括小劑量阿司匹林);{5}有嚴重的系統(tǒng)性疾病,如嚴重心衰。此外,抽煙、飲酒和幽門螺桿菌感染,也可能是非甾體類抗炎藥誘發(fā)消化道潰瘍的危險因素。 為減少消化道潰瘍及其并發(fā)癥的發(fā)生風險,目前比較認可的護胃措施有:{1}使用最低有效劑量的非甾體類抗炎藥;{2}避免應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非甾體類抗炎藥(包括小劑量阿司匹林);{3}選擇使用COX-2特異性抑制劑(如塞來昔布);{4}加用質子泵抑制劑(如洛賽克);{5}加用米索前列醇,但由于此藥在大劑量使用時可引起嚴重腹瀉,國內現已少用;{6}近年有人認為,胃黏膜保護劑如替普瑞酮對胃可能也有保護作用,但仍需進一步研究。 此外,為了減少胃腸道反應,在使用非甾體類抗炎藥時,也要注意下面一些事項:{1}能外用時應避免口服;{2}飯后服用;{3}長期服用者,須禁煙、戒酒、少進辛辣刺激性食物,最好定期作內鏡檢查。 盡管上述措施有助于降低風險,但并不是萬能的,仍有部分病人即使在充分保護的情況下,也會出現與非甾體類抗炎藥相關的消化道潰瘍。因此,要充分認識到非甾體類抗炎藥是把雙刃劍,切忌濫用,能不用時盡量不用。
2024-10-17 22: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