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郭榮平 主任醫(yī)師
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
三級甲等
肝臟外科
-
頸椎病是一種常見的脊柱疾病,其嚴重程度因個體差異而異。 對于輕度頸椎病患者,癥狀通常較輕微,可能僅表現為頸部疼痛、僵硬、酸脹等不適,通過改善不良姿勢、適當休息、進行頸部鍛煉等方式,癥狀往往可以得到有效緩解,對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影響較小。 然而,嚴重的頸椎病情況不容小覷。當頸椎病變壓迫到神經、血管時,會引發(fā)一系列嚴重癥狀。壓迫神經根可導致上肢放射性疼痛、麻木、無力,影響手部精細動作;壓迫脊髓時,可能出現下肢行走不穩(wěn)、有踩棉花感,甚至大小便失禁、癱瘓等嚴重后果;壓迫椎動脈則可能引起頭暈、視力模糊、惡心嘔吐等癥狀,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和身體健康。 關于頸椎病能否治愈,這也取決于多種因素。對于病情較輕、病程較短的患者,通過保守治療,如物理治療、藥物治療、康復訓練等,有可能達到臨床治愈,即癥狀消失,頸椎功能恢復正常。但如果頸椎病已經發(fā)展到較為嚴重的階段,出現了明顯的頸椎結構改變,如頸椎間盤突出嚴重、頸椎骨質增生壓迫脊髓等,可能需要手術治療。手術雖然可以解除神經、血管的壓迫,但術后也需要較長時間的康復過程,而且部分患者可能會殘留一些輕微的癥狀。此外,即使頸椎病得到了治愈,如果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不注意保持良好的姿勢和頸部保健,仍有復發(fā)的可能。
2025-09-28 12:2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