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希弘 醫(yī)師
家庭醫(yī)生在線合作醫(yī)院
其他
全科
-
腦膜瘤復發(fā)且瘤體 3 毫米,需綜合考慮患者癥狀、瘤體位置、生長速度、身體狀況及治療意愿等。 1. 癥狀:觀察有無頭痛、癲癇、視力障礙等癥狀。若有明顯癥狀,可能提示瘤體影響較大。 2. 瘤體位置:瘤體所在位置決定其對周圍組織的壓迫和影響程度。 3. 生長速度:密切監(jiān)測瘤體生長速度,快速生長可能需更積極治療。 4. 身體狀況:評估患者整體健康狀況,包括心肺功能等,以確定能否耐受治療。 5. 治療意愿:充分尊重患者對治療方式的選擇意愿。 腦膜瘤復發(fā)后,患者不必過于恐慌,應及時與醫(yī)生溝通,共同制定適合的治療方案。同時,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和生活習慣,有助于提高治療效果和生活質量。
2025-01-16 05:13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楊東銀 醫(yī)師
安都衛(wèi)生院
一級
內科
-
你好,請問你要問的是那家醫(yī)院呢?
2015-12-16 16:56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邢學法 主治醫(yī)師
冠縣辛集中心衛(wèi)生院
一級
外科
-
腦膜瘤(Meningiomas)很常見,占顱內腫瘤的15.31%,僅次于膠質瘤.成年較多,老年與兒童較少,嬰幼兒更少.女性稍多于男性.腦膜瘤原發(fā)于蛛網膜內皮細胞,凡屬顱內富于蛛網膜顆粒與蛛網膜絨毛之處皆是腦膜瘤的好發(fā)部位.矢狀竇旁,大腦凸面,大腦鐮旁者多見,其次為蝶骨嵴,鞍結節(jié),嗅溝,小腦橋腦角與小腦幕等部位,生長在腦室內者很少,也可見于硬膜外.尚有異位的腦膜瘤,偶見于顱骨板障,額竇,鼻腔頭皮下或頸部,系來自異位的蛛網膜組織,并非轉移,腦膜瘤有多發(fā)性,約占1%~2%,可多達幾十個,散在于同一部位,其中一個大的瘤結節(jié),還有小的腫瘤,大如核桃,小如粟粒,幕上腦膜瘤遠多于幕下.此外,腦膜瘤可與膠質瘤,神經纖維瘤同時存在于顱內,也可與血管瘤并存. 腦膜瘤是起源于腦膜及腦膜間隙的衍生物,發(fā)病率占顱內腫瘤的19.2%,居第2位,女性:男性為2:1,發(fā)病高峰年齡在45歲,兒童少見. 病因 腦膜瘤的發(fā)生可能與一定的內環(huán)境改變和基因變異有關,并非單一因素造成,可能與顱腦外傷,放射性照射,病毒感染以及合并雙側聽神經瘤等因素有關.腦膜瘤的治療 手術 依據生長位置及生長特點,腦膜瘤切除需要把周邊的腦膜一同切掉才可以徹底的治愈,不在復發(fā),但對于顱底以及腦膜不好切除的部分約50%無法全切,為了避免手術后功能損害,即使為全切術,在原發(fā)部位仍會有腫瘤殘存,所以很難根治,復發(fā)率很高.治療預防 對腦膜瘤的治療,以手術切除為主.原則上應爭取完全切除,并切除受腫瘤侵犯的腦膜與骨質,以期根治.腦膜瘤屬實質外生長的腫瘤,大多屬良性,如能早期診斷,在腫瘤尚未使用周圍的腦組織與重要顱神經,血管受到損害之前手術,應能達到全切除的目的.但是有一部分晚期腫瘤,尤其是深部腦膜瘤,腫瘤巨大,與神經,血管,腦干及丘腦下部粘連大緊,或將這些神經,血管包圍不易分離,這種情況下,不可勉強從事全切除術,以免加重腦和顱神經損傷以及引起術中大出血的危險,甚至招致病入死亡或嚴重殘廢.宜限于腫瘤次全切除,縮小腫瘤體積,輔以減壓性手術,以減少腫瘤對腦的壓迫作用,緩解顱內壓力,保護視力.或以分期手術的方法處理.對確屬無法手術切除的晚期腫瘤,行瘤組織活檢后,僅作減壓性手術,以延長生命.惡性者可輔以放療.我們的電話是010-85216268,歡迎你的電話訪問.
2015-12-16 15:50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y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腦膜瘤? 腦膜瘤是常見的良性顱內腫瘤,約占顱內腫瘤的15%~20%,僅次于膠質瘤。其好發(fā)于成年人,老年人與兒童較少,女性發(fā)病率稍高于男性。腦膜瘤的病理學特點是。它的邊界清楚,包膜完整,是質地比較堅實的良性腫瘤,通常不侵犯腦組織,對腦組織構成壓迫。無癥狀的腦膜瘤每年約增長為2.4mm。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