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y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chuàng)腔鏡診治....[詳情]
女性為什么會痛經?
1、身體上的壓力
身體上的壓力也會加重痛經。待在寒冷的地方時體溫或者腹部溫度下降、長時間站立等加重身體負擔的行為是有痛經困擾女性所應當避免的。在生理期期間建議不要給身體太多負擔,適當放松地度過“特殊時期”。
2、前列腺素分泌過多
子宮內膜分泌的前列腺素有促進子宮收縮的作用。分泌量過多則容易造成痛經現(xiàn)象。
現(xiàn)在有許多止痛藥含有抑制前列腺素分泌的作用。但是也有女性朋友對止痛藥有抵抗效果,建議此類女性要尋找適合自己的止痛藥,以備不時之需。
3、經血流通不暢
該原因常見于初潮后幾年的少女。這是因為子宮尚未發(fā)育成熟,子宮口過于狹窄致使經血不能順利流出。此時子宮會強烈收縮迫使經血排出。伴隨收縮會感覺到強烈的疼痛。
這種原因造成的痛經會隨著發(fā)育成熟或者在婚后、產后得以緩解。如果實在難以忍受疼痛的話可以考慮使用止痛藥或中藥。
4、精神上的壓力
除了身體上的壓力之外,精神上的壓力也是加重痛經的原因之一。不少女性在轉換工作、轉學、開始住校生活或者處在一個不體諒痛經這一生理現(xiàn)象的職場、學習環(huán)境中時痛經成都有所加強。
此外,怕疼、對月經抱有不安或厭惡情感亦有可能造成痛經。精神壓力造成的痛經第一要務是尋找到壓力的源頭,了解到壓力的原因有可能幫助減輕癥狀。
女性為什么會痛經 怎么治療痛經 治療痛經的方法
怎么治療痛經?
1、點穴按摩
從中醫(yī)的角度,人的穴位對應不同的癥狀,穴位按摩有助舒緩不適。痛經時,可試在以下穴位按摩:
(1)、關元穴:重要的保健穴位,具有補培元氣的功效,可治帶下、經痛、月經不調,正確位置是肚臍下三吋處。
(2)、中極穴:人體重要穴位之一,具有治療月經不調、經痛、崩漏的功效,位于肚臍下四吋處。
方法:每個穴位按壓兩至三分鐘,直至有局部酸脹的感覺即可。
2、香熏按摩舒緩
痛經時,用18亳升植物油配合以下配方,以打圈的方法按摩小腹,可以達到舒緩疼痛的作用,而且亦有減壓作用。
(1)、鼠尾草4滴,茴香3滴,天竺葵1滴,羅勒1滴。
(2)、鼠尾草2滴,尤加利樹2滴,胡椒薄荷2滴,羅勒3滴。
3、遠離生冷食物
長輩都說經期前中后期間戒冷飲和生冷食物,因為這些食物容易引起腸胃敏感和肚瀉,子宮的前面是膀胱,后方是大腸,吃生冷食物會增加腸道負擔,一旦腸道受刺激而痙攣或肚瀉引致下腹疼痛,無形中就會加劇痛經。
4、補充鐵質
研究顯示,吃最多植物類鐵質食物的女性,患經前綜合癥的風險比吃得最少的女性低40%。因此每日攝取20毫克植物類鐵質,患經前綜合癥的風險會開始下降;每日攝取達50毫克,相關風險則降至最低。因此,平日不妨多吃綠葉類植物和豆類。
5、適當運動量
運動量越多的婦女,越少出現(xiàn)經前癥候群及痛經的情況;另一個以職業(yè)運動員為對象的研究則指出,運動員比不常運動的婦女,受痛經的困擾比例減少至50%。
運動可以促進腦部釋放有興奮和鎮(zhèn)痛作用的安多酚,同時可以松弛身心,減低行經時子宮收縮的機會,平日多做運動對舒緩痛經有好處。行經期間,當然不適宜做劇烈運動,但運動量較小的帶氧伸展運動、緩步跑則絕對適合。
6、改善不良姿態(tài)
脊椎與子宮以韌帶相互連結,姿勢不正確會造成子宮頸口變窄及子宮傾斜等問題,經血不能順利排出便會引致痛經。久坐對腹股溝會造成壓迫,令子宮附近的肌肉血液循環(huán)不良,所以平日要注意保持正確的姿勢,坐久了更要不時走動。
(責任編輯:陳曉 )
文章關鍵詞:
廣東省中醫(yī)院 專家在線解答網(wǎng)友疑惑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chuàng)腔鏡診治....[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