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希弘 醫(yī)師
家庭醫(yī)生在線合作醫(yī)院
其他
全科
-
孩子身體出狀況,可能是感染、過敏、營養(yǎng)不良、外傷、心理問題等導致。 1.感染:常見的有呼吸道感染、胃腸道感染等。比如感冒、肺炎、腸胃炎,多由病毒或細菌引起。 2.過敏:食物過敏、藥物過敏、花粉過敏等。像海鮮過敏、青霉素過敏,會出現(xiàn)皮疹、瘙癢等癥狀。 3.營養(yǎng)不良:缺乏維生素、礦物質等。比如缺鐵性貧血、缺鈣導致的佝僂病。 4.外傷:摔倒、碰撞造成的擦傷、骨折等。 5.心理問題:學習壓力大可能導致焦慮、抑郁。 總之,孩子身體出現(xiàn)狀況,家長要冷靜觀察,及時帶孩子到正規(guī)醫(yī)院就診,明確原因,對癥治療。
2024-11-24 13:51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游魚
臨高縣人民醫(y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是不是用藥的時間段呀,有些孩子對某個牌子補鋅、補鈣的藥不吸收,你可以找醫(yī)生咨詢一下,換個別的牌子試試看,男孩子發(fā)育的快,經常是微量元素不夠,不用擔心,平時用餐時用心調理一下就可以了,聽說栗子和帶殼的堅果都含鋅和鈣比較高,多吃這些食物,會好的。
2024-11-24 13:51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薛祖洋 醫(yī)師
冠縣人民醫(y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在補鋅補鈣同時,不能吃給寶寶吃菠菜,菠菜中的植物酸易與兒童體內的鋅、鈣元素結合成為難溶性的化合物而被排出體外,從而導致兒童鈣及鋅元素的缺乏。
2024-11-24 13:51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吳志全 主治醫(yī)師
河北醫(yī)科大學附屬平安醫(y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小兒腹瀉又稱消化不良。是脾胃功能失調而導致的一種消化道疾病。本病四季皆有,以夏秋季較為多見。多發(fā)生于2歲以下的嬰幼兒。發(fā)病后易損耗氣陰,重癥者可出現(xiàn)危險的病變。遷延日久,常導致小兒營養(yǎng)不良,生長發(fā)育遲緩,疳積等癥。本病相當于現(xiàn)代醫(yī)學的嬰幼兒消化不良、脂肪瀉、腸吸收不良綜合征、病毒性腸炎等病癥。中醫(yī)認為小兒脾胃薄弱,凡喂養(yǎng)不當,饑飽無度,飲食生冷或不潔,或外感風寒,過熱或受涼,均可導致脾胃運化失調,而引起腹瀉。主要癥狀是大便次數(shù)增多,糞便溏薄,甚至稀如水樣,常伴腹部脹痛,惡心嘔吐,發(fā)熱,食欲不振,消瘦等癥狀。按摩方法一1.常用手法(1)患兒仰臥位,家長用大魚際逆時針摩腹5分鐘。(2)患兒俯臥位,家長用大拇指自下向上推七節(jié)骨300次。(3)按揉脾俞、胃俞、大腸俞穴各1分鐘。2.隨證加減(1)傷食瀉:近期有傷食史,糞便稀搪,夾有食物殘渣,氣味酸臭,伴有惡心、嘔吐。納呆、口臭、腹脹,便前常有哭鬧不安,舌苔厚膩。常用手法加①清大腸300次、揉板門200次。②按揉雙側天樞、足三里穴各1分鐘。(2)熱瀉:腹痛即瀉,大便急迫,色褐而臭,可夾有粘液,伴發(fā)熱口渴,或渴不欲飲,肛門灼熱,小便短少,舌質紅,苔黃膩。常用手法加①清脾經、清大腸各200次,清小腸100次。②推三關100次,退六腑200次。③按揉天樞穴2分鐘。(3)寒瀉:便稀色淡,帶有泡沫,無臭味或臭味較輕,腹痛腸鳴,常伴惡寒,發(fā)熱,鼻塞流涕,口不渴,舌苔自膩。常用手法加①補脾經200次,推三關100次。②揉龜尾300次。③按揉足三里穴3分鐘。(4)脾虛瀉:久瀉不愈,或時泄時止,反復發(fā)作,大便稀薄或水樣,糞便中有食物殘渣或夾有不消化的奶瓣,面色少華,神疲納呆,舌質淡,苔薄膩。常用手法加①補脾經、補大腸各300次,推板門100次。②捏脊5~10遍。③按揉腎俞、足三里各2分鐘。按摩方法二1.常用手法(1)患兒平臥,用生姜汁為介質推脾經穴300次,揉板門穴200次,推大腸穴100次。(2)用拇指或食,中二指推三關穴,一直推到皮膚發(fā)紅為度。(3)暴露腹部,用小魚際摩腹,從中脘穴至神厥穴周圍,直到皮膚發(fā)熱,術者手部發(fā)熱即止。(4)患兒俯臥,用拇指推七節(jié)骨穴,從第4腰椎到長強穴,推到皮膚發(fā)紅。重揉龜尾穴10次。(5)用拇指掐兩側足三里穴2分鐘。生活調理(1)在按摩過程中,應注意護理。喂養(yǎng)要定時定量,不吃不潔食物,注意保護腹部,勿使受涼,每次便后用溫水洗凈肛門,勤換尿布。(2)本病按摩治療有效,但不排除其他療法,特別是有感染因素的,可同時應用抗菌素等藥物治療,如出現(xiàn)脫水和中毒癥狀時,更應及時靜脈輸液等治療。痢疾痢疾是指以腹部疼痛、里急后重、下赤白膿血便為主癥的腸道傳染性疾病。在小兒中比較常見。多發(fā)于夏秋季節(jié),冬春兩季也可見到?,F(xiàn)代醫(yī)學認為本病是由痢疾桿菌所引起的急性腸道傳染病,簡稱菌痢。主要通過病人或帶菌者的糞便污染水、食物和手傳播,蒼蠅來去干糞便、飲食之間,又散播菌痢也起著重要作用。如有營養(yǎng)不良、患有腸道寄生蟲癥等身體虛弱者,容易得本病。臨床可分急性和慢性菌痢兩類。病程超過2個月者為慢性細菌性痢疾。中醫(yī)學認為本病的發(fā)生主要由于感受夏秋季節(jié)濕熱之邪,濕熱侵入腸胃,或飲食生冷不潔之物,積滯腸中,或脾胃素虛,大腸功能虛弱,使得風寒暑濕之邪乘虛而入,以上因素作用于腸間使大腸功能受損,傳導功能失常,從而出現(xiàn)一系列消化道癥狀。臨床表現(xiàn)主要為大便次數(shù)增多量少不爽快,腹部疼痛,里急后重,下赤白膿血粘冬,常伴畏寒、發(fā)熱、食欲不振,或惡心嘔吐,形體消瘦等。按摩方法一1.常用手法(1)患兒仰臥,家長用掌心對準中脘穴順時針摩動1分鐘。(2)患兒仰臥,家長雙掌相疊,掌心對準臍部,輕輕按壓并施振顫法1分鐘,然后雙掌突然提起,如此一按一松,反復操作5~10遍。(3)患兒俯臥位,按揉脾俞、胃俞、大腸俞穴各1分鐘。(4)按揉天樞、足三里穴各1分鐘。2.隨證加減(1)濕熱?。菏橇〖沧疃嘁娬?癥見腹部疼痛,里急后重,下痢膿血,發(fā)熱,口渴不欲飲,小便短赤,納呆,舌質紅,苔黃膩。常用手法加①清大腸、退六腑各300次,清小腸200次,推下七節(jié)骨300次。②按揉陽陵泉、三陰交穴各20次。(2)寒濕痢:癥見下痢粘滯白凍,畏寒喜暖,四肢欠溫,腹痛腸鳴,肢體酸痛,食少神疲、舌質淡,苔薄白。常用手法加①補脾經300次,補大腸100次。②按揉上巨虛、曲池、合谷穴各1分鐘。(3)疫毒痢:癥見壯熱口渴,頭痛煩躁,腹痛,下痢膿血,里急后重,甚則昏迷,舌質紅絳,苔黃燥。常用手法加①清胃經、清大腸、退六腑、清天河水各300次。②掐人中、拿合谷、掐十宣穴以清醒為度。(4)虛寒?。喊Y見久痢不愈,腹部隱痛,口淡不渴,食少神疲,畏寒肢冷,舌質淡,苔薄白。常用手法加①補脾經300次,補腎經200次。②揉丹田100次,后再掌摩3分鐘。③按揉腎俞、命門穴各20次。(5)休息?。喊Y見下痢時發(fā)時止,日久不愈,發(fā)作時便下膿血,里急后重,腹部疼痛,飲食減少,倦怠畏寒,舌質淡,苔膩。常用手法加①補脾經300次,補大腸100次。②推上七節(jié)骨300次。③按揉上巨虛穴1分鐘。(6)噤口?。喊Y見下痢赤白,里急后重,腹痛隱隱,飲食不進,進食則惡心嘔吐,舌質淡,苔膩。常用手法加①清心經、清肝經各100次,運八卦(內八卦外八卦)300次。②按揉委中、承山穴各1分鐘。③掌擦腰骶部以透熱為度。按摩方法二1.常用手法(1)摩腹:患兒仰臥,家長單掌置其臍下作順、逆時針摩腹2~5分鐘。(2)推背:患兒俯臥,家長單掌以掌根從患兒腰骶部向上直推至背部,以透熱為度。(3)點穴:按揉足三里穴3分鐘,按揉脾脾俞、胃俞、大腸俞俞、天樞穴各1分鐘。2.隨證加減①高熱者推天河水500次,退六腑300次。②昏迷抽風者掐人中、掐小天心、掐十王交替操作直至清醒。③久痢體虛揉止痢穴10次,揉二人上馬30次,補脾經300次。生活調理(1)要隔離患兒至大便正常后1周。對于病兒的碗、杯、筷等用具要進行消毒,衣服和被褥要勤洗勤曬。家長也要經常洗手,以防止傳染。(2)室內要保持安靜、涼爽,以給病兒提供良好的休息條件。(3)要給病兒多喝水,最好是糖鹽水、果汁等。對嘔吐、腹瀉嚴重的病兒應請醫(yī)生輸液。(4)及時補充營養(yǎng)和維生素,避免給冷食冷飲等,以免加劇胃腸蠕動。(5)應密切觀察小兒的病情,如突然出現(xiàn)煩躁不安,四肢發(fā)涼時,要及時請醫(yī)生診治。
2024-11-24 15:03
-
你可能對下面的內容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