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俊相 住院醫(yī)師
威縣婦女兒童醫(yī)院
二級甲等
外科
-
乳腺癌常見癥狀包括乳房腫塊、乳頭溢液、乳房皮膚改變、乳頭乳暈異常以及腋窩淋巴結腫大等。 1. 乳房腫塊:多為單發(fā)、質硬、邊緣不規(guī)則,表面欠光滑。 2. 乳頭溢液:非哺乳期出現(xiàn)血性、漿液性或膿性溢液。 3. 乳房皮膚改變:如“酒窩征”“橘皮樣改變”。 4. 乳頭乳暈異常:乳頭回縮、凹陷,乳暈濕疹樣改變。 5. 腋窩淋巴結腫大:初期可推動,后期融合固定。 總之,若發(fā)現(xiàn)乳房有上述異常癥狀,應及時就醫(yī)檢查。早期診斷和治療對于提高乳腺癌的治愈率和生存率至關重要。建議定期進行乳腺自查和體檢,以便早期發(fā)現(xiàn)病變。
2024-10-22 15:42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黃飛龍 醫(yī)師
家庭醫(yī)生在線合作醫(yī)院
其他
婦產科
-
乳腺癌癥狀 主要癥狀表現(xiàn)為:乳腺腫塊,乳腺疼痛,乳頭溢液,乳頭改變,皮膚改變,腋窩淋巴結腫大.只要廣大女性能有較強的防癌意識,全面地理解和掌握這些知識,認真地做好自我檢查,隨著醫(yī)療保健水平的提高,相信癌癥絕不是不治之癥. A,乳腺腫塊:乳腺腫塊是乳腺癌最常見的癥狀,約90%的患者是以該癥狀前來就診的.隨著腫瘤知識的普及,防癌普查的開展,這一比例或許還會增加.若乳腺出現(xiàn)腫塊,應對以下幾個方面加以了解. (1)部位:乳腺以乳頭為中心,做一十字交叉,可將乳腺分為內上,外上,內下,外下及中央(乳暈部)5個區(qū).而乳腺癌以外上多見,其次是內上.內下,外下較少見. (2)數(shù)目:乳腺癌以單側乳腺的單發(fā)腫塊為多見,單側多發(fā)腫塊及原發(fā)雙側乳腺癌臨床上并不多見.但隨著腫瘤防治水平的提高,患者生存期不斷延長,一側乳腺癌術后,對側乳腺發(fā)生第二個原發(fā)癌腫的機會將增多. (3)大?。涸缙谌橄侔┑哪[塊一般較小,有時與小葉增生或一些良性病變不易區(qū)分.但即使很小的腫塊有時也會累及乳腺懸韌帶,而引起局部皮膚的凹陷或乳頭回縮等癥狀,較易早期發(fā)現(xiàn).以往因醫(yī)療保健水平較差,來就診時,腫塊往往較大.現(xiàn)今,隨著乳腺自我檢查的普及和普查工作的開展,臨床上早期乳腺癌有所增多. (4)形態(tài)和邊界:乳腺癌絕大多數(shù)呈浸潤性生長,邊界欠清.有的可呈扁平狀,表面不光滑,有結節(jié)感.但需注意的是,腫塊越小,上述癥狀越不明顯,而且少數(shù)特殊類型的乳腺癌可因浸潤較輕,呈膨脹性生長,表現(xiàn)為光滑,活動,邊界清楚,與良性腫瘤不易區(qū)別. (5)硬度:乳腺癌腫塊質地較硬,但富于細胞的髓樣癌可稍軟,個別也可呈囊性,如囊性乳頭狀癌.少數(shù)腫塊周圍,有較多脂肪組織包裹觸診時有柔韌感. (6)活動度:腫塊較小時,活動度較大,但這種活動是腫塊與其周圍組織一起活動,纖維腺瘤活動度不同.若腫瘤侵犯胸大肌筋膜,則活動度減弱;腫瘤進一部累及胸大肌,則活動消失.讓患者雙手叉腰挺胸使胸肌收縮,可見兩側乳腺明顯不對稱.晚期乳腺癌可侵及胸壁,則完全固定,腫瘤周圍淋巴結受侵,皮膚水腫可以呈橘皮狀,稱“橘皮癥”,腫瘤周圍皮下出現(xiàn)結節(jié)稱“衛(wèi)星結節(jié)”. 在乳腺良性腫瘤中,表現(xiàn)為乳腺腫塊的也不少見,其中最常見的是乳腺纖維腺瘤.該病以年輕女性多見,40歲以上發(fā)病率低.腫瘤常為實性,質韌,有完整包膜,表面光滑,觸摸有滑動感,一般無皮膚粘連,亦不引起乳頭回縮.導管內乳頭狀瘤,腫塊常很小,不易捫及.稍大者可在乳暈周圍捫及小結節(jié),臨床以乳頭溢液為主要癥狀.乳腺小葉增生很少形成清晰的腫塊,而以局部乳腺組織增厚為主,質地較韌,無包膜感,在月經來潮前常有脹痛. 有些僅表現(xiàn)為乳腺局部腺體增厚并無明顯腫塊,無清楚邊界,大多數(shù)被診斷為“乳腺增生”.但仔細檢查增厚區(qū)較局限,同時伴有少許皮膚粘連時應引起注意,可以作乳房攝片. B,乳腺疼痛:乳腺疼痛雖可見于多種乳腺疾病,但疼痛并不是乳腺腫瘤的常見癥狀,不論良性或惡性乳腺腫瘤通常總是無痛的.有研究顯示,絕經后女性出現(xiàn)乳腺疼痛并伴有腺體增厚者,乳腺癌檢出率將增高.當然,腫瘤伴有炎癥時可以有脹痛或壓痛.晚期腫瘤若侵及神經或腋淋巴結腫大壓迫或侵犯臂叢神經時可有肩部脹痛. C,乳頭溢液:乳頭溢液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生理性乳頭溢液主要見于妊娠和哺乳期女性.病理性乳頭溢液是指非生理狀態(tài)下的乳腺導管泌液.通常所說的即指后者.乳頭溢液可因多種乳腺疾病而引起,也較易為患者注意,是臨床上約10%的患者前來就診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各種乳腺疾病的癥狀中,其發(fā)生率僅次于乳腺腫塊和乳腺疼痛. (1)乳頭溢液按其物理性狀可分為:血性,血清樣,漿液性,水樣,膿性,乳汁樣等.其中漿液性,水樣和乳汁樣溢液較為常見,血性溢液只占溢液病例的10%.病變位于大導管時,溢液多呈血性;位于較小導管時,可為淡血性或漿液性;如血液在導管內停留過久,可呈暗褐色;導管內有炎癥合并感染時,可混有膿汁,液化壞死組織可呈水樣,乳汁樣或棕色液;乳腺導管擴張癥液體常為漿液性.血性溢液大多由良性病變引起,有少數(shù)乳腺癌亦可呈血性.生理性乳頭溢液多為雙側性,其溢液常呈乳汁樣或水樣.
2024-10-22 15:42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孔書雪 醫(y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y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1.癥狀和體征乳腺癌的早期可無癥狀,隨著病情發(fā)展,可能表現(xiàn)出局部及全身癥狀?! ?1)腫塊:是乳腺癌的首發(fā)癥狀。國外報道,多數(shù)腫塊位于外上象限,其次是內上及乳頭乳暈區(qū),下方較少。腫塊大小不一,以2~3cm大小比較常見,多為單發(fā),偶可多發(fā)。腫塊多呈圓形或卵圓形,邊界欠清,一般都為硬結,活動度都較差?! ?2)疼痛:多數(shù)乳腺癌患者缺乏疼痛癥狀。由于疼痛發(fā)生較少,乳腺癌不易被早期發(fā)現(xiàn)。疼痛常表現(xiàn)為乳腺刺痛,脹痛或隱痛,如癌周伴有乳腺囊性增生也可出現(xiàn)周期性疼痛。 (3)乳房皮膚改變:乳腺組織被位于皮下的淺筋膜所包繞,深淺筋膜之間由Cooper韌帶相連。由于淺筋膜與皮膚相連,當乳腺癌侵及乳腺間的Cooper韌帶使之縮短時,會牽拉皮膚,使局部皮膚凹陷,如同酒窩,稱之為“酒窩征"。另外腫瘤直接與皮膚粘連也可能造成此種情況。酒窩征在乳腺癌較早時即可出現(xiàn),在患側手臂上下活動時更為明顯?! 、侔l(fā)紅及腫脹:生長較快,體積較大的腫瘤,可出現(xiàn)皮膚表淺靜脈怒張,腫瘤局部皮溫升高。如腫瘤接近皮膚表面時皮膚可發(fā)紅。如癌細胞阻塞了皮下淋巴管,即可出現(xiàn)皮膚水腫,出現(xiàn)“桔皮樣變” 乳腺癌皮膚紅腫以炎性乳腺癌最為典型,皮膚顏色淺紅或深紅,由局限的一塊很快擴展到大部分乳腺,乃至全乳。觸診時,整個乳腺增厚、變硬,皮溫增高,且腫脹、粗糙,有明顯的桔皮樣變?! 、谄つw破潰:腫瘤發(fā)展到晚期,腫塊長大,可使皮膚隆起,如血供不足,隨著皮膚發(fā)紅,變薄,可發(fā)生破潰?;颊叱0樘弁?,有時劇痛難忍。由于創(chuàng)面有大量的壞死組織及血性分泌物滲出,患者常因此出現(xiàn)消瘦、貧血征象?! 、燮つw結節(jié):結節(jié)分布在病變周圍的皮膚時,稱衛(wèi)星結節(jié),它是癌細胞沿淋巴管、乳腺導管或皮下筋膜梁索直接浸潤于皮膚所致。衛(wèi)星結節(jié)可單個或數(shù)個,后者多呈分散分布?! 、苕z甲癌:數(shù)個皮膚結節(jié)融合成片,覆蓋整個患側胸壁,并可延及腋窩至背部,甚至可超過胸骨中線,延伸到對側胸壁。厚硬成板塊的皮膚好似古代士兵所穿的鎧甲,故稱為鎧甲癌?! ?4)乳腺輪廊改變:當腫塊較大時,乳腺可有局部隆起,乳腺增大。當腫瘤累及皮膚或胸肌時,可使乳房變硬,縮小。病人端坐時,患側乳腺可提高?! ?5)乳頭乳暈改變: ①乳頭回縮及朝向改變:乳頭扁平、回縮、凹陷、朝向改變,直至完全縮入乳暈下,看不見乳頭。乳腺癌所致的乳頭下陷與先天性乳頭內陷不同。后者經??捎檬譅坷岢觯橄侔┧碌娜轭^回縮不可能被拉出,而且凹陷的乳頭下或周圍可捫及腫塊?! 、谌轭^的濕疹樣改變:最初為乳頭瘙癢,乳頭上皮增厚、脫屑、滲液,逐漸出現(xiàn)糜爛,糜爛而反復結痂、剁脫,乳暈皮膚剝脫后出現(xiàn)紅色肉芽,乳頭可慢慢變平,最后消失?! ?6)乳頭溢液:乳頭溢液伴腫塊者,乳腺癌所占的比例較大。溢液可以是無色、乳白色、淡黃色、棕色、血性等;可以呈水樣、血樣、漿液性或膿性;溢液量可多可少,間隔時間也不一致。 (7)區(qū)域淋巴結腫大: ?、僖噶馨徒Y轉移:最為常見,轉移灶較小時,淋巴結不腫大,或腫大不明顯,較難觸及。轉移病變一般是累及胸肌外側淋巴結,觸之多較硬,不規(guī)則,活動度欠佳,晚期可侵 ?、阪i骨上淋巴結:轉移淋巴結多位于左側鎖骨上窩或右側鎖骨上窩,病灶較硬,一般較小。 ?、蹆热榱馨徒Y:轉移常不顯著,術前無確診的方法,只有腫瘤生于乳房內半部時,則在超根治于手術時才能發(fā)現(xiàn)。 ?、苌现[由腋窩淋巴結廣泛轉移:觸診可觸到腋窩或鎖骨上有固定、融合腫大的轉移淋巴結。
2024-10-22 15:42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尹君 醫(yī)師
家庭醫(yī)生在線合作醫(yī)院
其他
耳鼻喉科
-
,你好,請及時檢查性激素方面,有高泌乳素癥的可能.建議查明原因后,經醫(yī)生檢查確定骨盆及軟產道有明顯異常者,不能經陰道分娩,應適時入院進行剖宮產。對癥治療.女性生殖器由哪些器官組成?
2024-10-22 15:42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威 護師
松原市中醫(yī)院
二級甲等
腫瘤科
-
您好,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據資料統(tǒng)計,發(fā)病率占全身各種惡性腫瘤的7-10%.20歲前本病少見,20歲后發(fā)病率逐漸上升,40-45歲較高,絕經后繼續(xù)升高!主要癥狀表現(xiàn)為:乳腺腫塊,乳腺疼痛,乳頭溢液,乳頭改變,皮膚改變,腋窩淋巴結腫大.A,乳腺腫塊:乳腺腫塊是乳腺癌最常見的癥狀,約90%的患者是以該癥狀前來就診的.隨著腫瘤知識的普及,防癌普查的開展,這一比例或許還會增加.若乳腺出現(xiàn)腫塊,應對以下幾個方面加以了解. (1)部位:乳腺以乳頭為中心,做一十字交叉,可將乳腺分為內上,外上,內下,外下及中央(乳暈部)5個區(qū).而乳腺癌以外上多見,其次是內上.內下,外下較少見. (2)數(shù)目:乳腺癌以單側乳腺的單發(fā)腫塊為多見,單側多發(fā)腫塊及原發(fā)雙側乳腺癌臨床上并不多見.但隨著腫瘤防治水平的提高,患者生存期不斷延長,一側乳腺癌術后,對側乳腺發(fā)生第二個原發(fā)癌腫的機會將增多. (3)大?。涸缙谌橄侔┑哪[塊一般較小,有時與小葉增生或一些良性病變不易區(qū)分.但即使很小的腫塊有時也會累及乳腺懸韌帶,而引起局部皮膚的凹陷或乳頭回縮等癥狀,較易早期發(fā)現(xiàn).以往因醫(yī)療保健水平較差,來就診時,腫塊往往較大.現(xiàn)今,隨著乳腺自我檢查的普及和普查工作的開展,臨床上早期乳腺癌有所增多. (4)形態(tài)和邊界:乳腺癌絕大多數(shù)呈浸潤性生長,邊界欠清.有的可呈扁平狀,表面不光滑,有結節(jié)感.但需注意的是,腫塊越小,上述癥狀越不明顯,而且少數(shù)特殊類型的乳腺癌可因浸潤較輕,呈膨脹性生長,表現(xiàn)為光滑,活動,邊界清楚,與良性腫瘤不易區(qū)別. (5)硬度:乳腺癌腫塊質地較硬,但富于細胞的髓樣癌可稍軟,個別也可呈囊性,如囊性乳頭狀癌.少數(shù)腫塊周圍,有較多脂肪組織包裹觸診時有柔韌感. (6)活動度:腫塊較小時,活動度較大,但這種活動是腫塊與其周圍組織一起活動,纖維腺瘤活動度不同.若腫瘤侵犯胸大肌筋膜,則活動度減弱;腫瘤進一部累及胸大肌,則活動消失.讓患者雙手叉腰挺胸使胸肌收縮,可見兩側乳腺明顯不對稱.晚期乳腺癌可侵及胸壁,則完全固定,腫瘤周圍淋巴結受侵,皮膚水腫可以呈橘皮狀,稱“橘皮癥”,腫瘤周圍皮下出現(xiàn)結節(jié)稱“衛(wèi)星結節(jié)”. 在乳腺良性腫瘤中,表現(xiàn)為乳腺腫塊的也不少見,其中最常見的是乳腺纖維腺瘤.該病以年輕女性多見,40歲以上發(fā)病率低.腫瘤常為實性,質韌,有完整包膜,表面光滑,觸摸有滑動感,一般無皮膚粘連,亦不引起乳頭回縮.導管內乳頭狀瘤,腫塊常很小,不易捫及.稍大者可在乳暈周圍捫及小結節(jié),臨床以乳頭溢液為主要癥狀.乳腺小葉增生很少形成清晰的腫塊,而以局部乳腺組織增厚為主,質地較韌,無包膜感,在月經來潮前常有脹痛. 有些僅表現(xiàn)為乳腺局部腺體增厚并無明顯腫塊,無清楚邊界,大多數(shù)被診斷為“乳腺增生”.但仔細檢查增厚區(qū)較局限,同時伴有少許皮膚粘連時應引起注意,可以作乳房攝片. B,乳腺疼痛:乳腺疼痛雖可見于多種乳腺疾病,但疼痛并不是乳腺腫瘤的常見癥狀,不論良性或惡性乳腺腫瘤通常總是無痛的.有研究顯示,絕經后女性出現(xiàn)乳腺疼痛并伴有腺體增厚者,乳腺癌檢出率將增高.當然,腫瘤伴有炎癥時可以有脹痛或壓痛.晚期腫瘤若侵及神經或腋淋巴結腫大壓迫或侵犯臂叢神經時可有肩部脹痛. C,乳頭溢液:乳頭溢液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生理性乳頭溢液主要見于妊娠和哺乳期女性.病理性乳頭溢液是指非生理狀態(tài)下的乳腺導管泌液.通常所說的即指后者.乳頭溢液可因多種乳腺疾病而引起,也較易為患者注意,是臨床上約10%的患者前來就診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各種乳腺疾病的癥狀中,其發(fā)生率僅次于乳腺腫塊和乳腺疼痛. (1)乳頭溢液按其物理性狀可分為:血性,血清樣,漿液性,水樣,膿性,乳汁樣等.其中漿液性,水樣和乳汁樣溢液較為常見,血性溢液只占溢液病例的10%.病變位于大導管時,溢液多呈血性;位于較小導管時,可為淡血性或漿液性;如血液在導管內停留過久,可呈暗褐色;導管內有炎癥合并感染時,可混有膿汁,液化壞死組織可呈水樣,乳汁樣或棕色液;乳腺導管擴張癥液體常為漿液性.血性溢液大多由良性病變引起,有少數(shù)乳腺癌亦可呈血性.生理性乳頭溢液多為雙側性,其溢液常呈乳汁樣或水樣. (2)乳頭溢液的病因主要分為:乳外因素和乳內因素. 乳腺癌患者有5%~10%有乳頭溢液,但以乳頭溢液為唯一癥狀僅1%.溢液常為單管性,性狀可以多種多樣,如血性,漿液性,水樣或無色.乳腺癌原發(fā)于大導管者或形態(tài)屬導管內癌者合并乳頭溢液較多見,如導管內乳頭狀瘤惡變,乳頭濕疹樣癌等均可以有乳頭溢液.值得注意的是,盡管多數(shù)人認為乳腺癌甚少伴發(fā)乳頭溢液,而且即使出現(xiàn)溢液都幾乎在出現(xiàn)腫塊之后或同時出現(xiàn),不伴腫塊者甚少考慮為癌.但近來研究表明,乳頭溢液是某些乳腺癌,特別是導管內癌較早期的臨床表現(xiàn),而且在未形成明顯腫塊之前即可單獨存在. 導管內乳頭狀瘤是較多發(fā)生乳頭溢液的疾病,占全部乳頭溢液病變的首位,其中又以乳暈區(qū)導管內乳頭狀瘤多見,可單發(fā)或多發(fā),年齡分布在18~80歲不等,主要30~50歲多見.腫瘤直徑0.3~3.0cm不等,平均1.0cm,大于3.0cm常為惡性可能.溢液性質多為血性或漿液性,其他少見.一般認為發(fā)生于大導管的乳頭狀瘤多為單發(fā),甚少癌變,而中小導管者則常為多發(fā),可見癌變.兩者為同類病變,只是發(fā)生部位,生長過程不同而已. 囊性增生病雖非腫瘤,但是乳腺組織最常見的良性病變,多見于40歲左右,絕經后少見.其中,囊腫,乳管上皮增生,乳頭狀瘤病三種病理改變是其溢液的基礎.性質多為漿液性,本病合并溢液只占5%. D,乳頭改變:乳頭扁平,回縮,凹陷,直至完全縮入乳暈下,看不見乳頭.有時整個乳房抬高,兩側乳頭不在同一水平面上. 乳腺癌患者若有乳頭異常改變,通常表現(xiàn)為乳頭糜爛或乳頭回縮. (1)乳頭糜爛:有一種乳腺Paget病的典型表現(xiàn),常伴瘙癢,約2/3患者可伴有乳暈或乳房其他部位的腫塊.起始,只有乳頭脫屑或乳頭小裂隙.乳頭脫屑常伴有少量分泌物并結痂,揭去痂皮可見鮮紅糜爛面,經久不愈.當整個乳頭受累后,可進一部侵及周圍組織,隨著病變的進展,乳頭可因之而整個消失.部分患者也可先出現(xiàn)乳腺腫塊,爾后出現(xiàn)乳頭病變. (2)乳頭回縮:當腫瘤侵及乳頭或乳暈下區(qū)時,乳腺的纖維組織和導管系統(tǒng)可因此而縮短,牽拉乳頭,使其凹陷,偏向,甚至完全縮入乳暈后方.此時,患側乳頭常較健側高.可能出現(xiàn)在早期乳腺癌,但有時也是晚期體征,主要取決于腫瘤的生長部位.當腫瘤在乳頭下或附近時,早期即可出現(xiàn);若腫瘤位于乳腺深部組織中,距乳頭較遠時,出現(xiàn)這一體征通常已是晚期.當然,乳頭回縮,凹陷并非均是惡性病變,部分可因先天發(fā)育不良造成或慢性炎癥引起,此時,乳頭可用手指牽出,非固定. E,皮膚改變: 乳腺腫瘤引起皮膚的改變,與腫瘤的部位,深淺和侵犯程度有關,通常有以下幾種表現(xiàn): (1)皮膚粘連:乳腺位于深淺兩筋膜之間,淺筋膜的淺層與皮膚相連,深層附于胸大肌淺面.淺筋膜在乳腺組織內形成小葉間隔,即乳房懸韌帶.當腫瘤侵及這些韌帶時,可使之收縮,變短,牽拉皮膚形成凹陷,狀如酒窩,故稱“酒窩癥”.當腫瘤較小時,可引起極輕微的皮膚粘連,不易察覺.此時,需在較好的采光條件下,輕托患乳,使其表面張力增大,在移動乳房時多可見腫瘤表面皮膚有輕微牽拉,凹陷等現(xiàn)象.如有此癥狀者應警惕乳腺癌可能,良性腫瘤很少有此癥狀. (2)皮膚淺表靜脈曲張:腫瘤體積較大或生長較快時,可使其表面皮膚變得菲薄,其下淺表血管,靜脈??汕鷱?在液晶熱圖和紅外線掃描時更為清晰,常見于乳腺巨纖維腺瘤和分葉狀囊肉瘤.在急性炎癥期,妊娠期,哺乳期的腫瘤也常有淺表靜脈曲張. (3)皮膚發(fā)紅:急,慢性乳腺炎時,乳腺皮膚可有紅腫.但在乳腺癌中,主要見于炎性乳腺癌.由于其皮下淋巴管全為癌栓所占可引起癌性淋巴管炎,此時皮膚顏色淡紅到深紅,開始比較局限,不久擴展至大部分乳房皮膚,同時伴皮膚水腫,增厚,皮膚溫度升高等. (4)皮膚水腫:由于乳腺皮下淋巴管被腫瘤細胞阻塞或乳腺中央區(qū)被腫瘤細胞浸潤,使乳腺淋巴管回流受阻,淋巴管內淋巴液積聚,皮膚變厚,毛囊口擴大,深陷而顯示“橘皮樣改變”(醫(yī)學上叫做“橘皮癥”).在肥胖,下垂的乳房常見其外下方有輕度皮膚水腫,如雙側對稱,乃因局部循環(huán)障礙所致;如為單側,則要慎重,提防癌瘤可能. 此外,晚期乳腺癌尚可直接侵犯皮膚引起潰瘍,若合并細菌感染,氣味難聞.癌細胞若浸潤到皮內并生長,可在主病灶的周圍皮膚形成散在的硬質結節(jié),即“皮膚衛(wèi)星結節(jié)”. F,腋窩淋巴結腫大: 乳腺癌逐步發(fā)展,可侵及淋巴管,向其局部淋巴引流區(qū)轉移.其中,最常見的淋巴轉移部位是同側腋窩淋巴結.淋巴結常由小逐步增大,淋巴結數(shù)目由少逐步增多,起初,腫大的淋巴結可以推動,最后相互融合,固定.腫大的淋巴結如果侵犯,壓迫腋靜脈??墒雇瑐壬现[;如侵及臂叢神經時引起肩部酸痛.檢查腋窩淋巴結時,應使患側上肢盡量放松,這樣才可捫及腋頂.若能觸及腫大淋巴結尚需注意淋巴結的數(shù)目,大小,質地,活動度及其表面情況,以和炎癥,結核相鑒別. 如果乳房內未及腫塊,而以腋窩淋巴結腫大為第一癥狀而來就診的比較少,當腋窩淋巴結腫大,病理證實是轉移癌時,除仔細檢查其淋巴引流區(qū)外,尚要排除肺和消化道的腫瘤.若病理提示是轉移性腺癌,要注意“隱匿性乳腺癌”可能.此時,多未能發(fā)現(xiàn)乳房病灶,鉬靶攝片或許有助于診斷.淋巴結行激素受體測定,若陽性,即使各項檢查都未能發(fā)現(xiàn)乳房內病灶,仍然要考慮乳腺來源的腫瘤. 乳腺癌可向同側腋窩淋巴結轉移,還可通過前胸壁和內乳淋巴網的相互交通,向對側腋窩淋巴結轉移,發(fā)生率約5%左右.此外,晚期乳腺癌尚可有同側鎖骨上淋巴結轉移,甚至對側鎖骨上淋巴結轉移. G,乳暈異常:炎性乳腺癌時局部皮膚呈炎癥樣表現(xiàn);顏色由淡紅到深紅,開始時比較局限,不久即擴大到大部分乳腺皮膚,同時伴有皮膚水腫.皮膚增厚,粗糙,表面溫度升高.只要廣大女性能有較強的防癌意識,全面地理解和掌握這些知識,認真地做好自我檢查,隨著醫(yī)療保健水平的提高,相信癌癥絕不是不治之癥.
2024-10-23 02: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