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美女午夜福利|中文字幕人妻合集|91.cn。ww|自拍偷拍免费入口|中文无码专区 -|在线观看欧美成人|亚洲精品视频兔费|欧美日韩三级伦理片|亚洲第一成人冈一区二区|蜜桃在线播放av

家庭醫(yī)生在線首頁 > 疾病頻道 > 糖尿病 > 糖尿病知識 > 糖尿病護理 > 正文

糖尿病酮癥酸中毒臨床應加強護理措施

2015-02-07 08:35:30      家庭醫(yī)生在線

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簡稱DKA)是一種常見的糖尿病急性并發(fā)癥,在中度和重度的糖尿病患者中較為常見,往往會危及糖尿病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臨床要加強護理措施,不可馬虎。

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的常見癥狀

突然出現厭食、乏力,與平時狀態(tài)不一樣;呼吸深長而快,接近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的患者后可聞見爛蘋果的味道;不明原因的嘔吐;頭痛、煩躁、嗜睡、譫語,嚴重者甚至還會發(fā)生昏迷;腹部疼痛,與急腹癥的患者類似;脈搏快,眼窩下陷、血壓略低等。因此,當我們發(fā)現糖尿病患者,存在上述的癥狀時,應立刻就醫(yī)以進一步診治。

為進一步確診是否為糖尿病酮癥酸中毒,還需要進行化驗檢查。比如在尿常規(guī)檢查中發(fā)現尿酮體有2個以上的“+”;指血血糖超過15mmol/L;血酮體升高,血CO2結合率降低,血pH值<7.35,血剩余堿(BE)呈負值<2.3mmol/L等酸中毒的相關化驗異常。

因此在臨床上,中度及重度的糖尿病患者,更要做好預防,要長期堅持服藥,堅持遵照醫(yī)囑服藥,不擅自更改藥物或變換藥物劑量,生活方面要保持規(guī)律生活,盡量避免飲酒、暴食、疲勞、激動等。

對于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昏迷患者,良好護理是治療酮癥酸中毒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

嚴密觀察病情

(1)體溫、脈搏、呼吸、血壓等一般生命體征的觀察。

(2)準確記錄出入量,防止嚴重失水。

(3)定時測定血鉀、鈉、鈣、氯,防止電解質平衡紊亂。

(4)觀察血糖、尿糖,二氧化碳結合力的變化,嚴防低血糖。

(5)觀察神志、意識等中樞神經功能。

按重癥護理

置單人房間內,保持病室安靜,空氣新鮮,并備齊急救藥品和設備等便于搶救。注意保持呼吸道通暢,取側臥位或平臥位頭偏向一側,預防肺部感染。

皮膚護理,預防褥瘡

勤翻身,勤擦洗,勤更換,并建立床頭翻身卡,以杜絕褥瘡的發(fā)生。因一旦發(fā)生將加重病情,延長病程,嚴重者甚至繼發(fā)感染引起敗血癥而危及生命。注意保暖,避免燙傷。

口腔護理

由于患者機體內糖、脂肪、蛋白質代謝紊亂,抵抗力降低,暫未進食,因而細菌可在口腔內迅速繁殖,易致口腔氣味重,進而產生炎癥,潰瘍等,通過口腔護理可保持口腔清潔、濕潤。

留置導尿護理

患者尿失禁,易污濕床單,故留置導尿,但應每日會陰擦洗,生理鹽水加上慶大霉素16萬u膀胱沖洗每日2次。

做好靜脈輸液的觀察與護理

補液

DKA補液的目的是擴容。糾正失水,降低血滲透壓,恢復有效血容量??焖俳?~3條靜脈通道,糾正水和電解質失調,維持酸堿平衡,糾正酮癥等治療。其中必須用一條靜脈通道專門輸入胰島素以便于控制劑量。一般先輸等滲氯化鈉液,開始時補液速度應較快,在2h內輸入1000~2000ml補充血容量,改善周圍循環(huán)和腎功能,以后根據血壓、心率、每小時尿量,必要時根據中心靜脈壓決定輸液量和速度。第2至第6h輸入1000~2000ml,第一天補液量4000~5000ml,甚至達8000ml。低血壓或休克者可輸膠體溶液。當血糖降至13.9mmol/L左右時,可開始輸入5%GS,防止低血糖發(fā)生。

胰島素治療

DKA應用小劑量胰島素治療,可使血糖穩(wěn)步下降。DKA病人末梢循環(huán)差,肌注或皮下注射胰島素效果均不能保證,且劑量不宜隨時調整,所以在病程的第一個24h,我科均采用持續(xù)靜滴胰島素治療。每2h測血糖1次,依血糖水平隨時調整胰島素劑量。當班者應警惕低血糖的發(fā)生,如有心慌、大汗、手抖、饑餓、眩暈、嗜睡,甚至昏迷等癥狀,應及時報告醫(yī)生并立即測血糖,必要時推注高滲糖。

糾正酸中毒

輕癥者經補液及胰島素等治療后,酸中毒可逐漸得到糾正,不必補堿。嚴重酸中毒使外周血管擴張和降低心肌收縮力,導致低體溫和低血壓,并降低胰島素敏感性,當血pH低至7.1~7.0時或碳酸氫根低于5mmol/L時才給適量碳酸氫鈉。

補鉀

血糖大大升高可引起滲透性利尿,鉀隨尿排出;嘔吐也會使鉀喪失;不進食鉀得不到補償更加重了鉀的缺乏,所以必須補鉀。然而,由于酸中毒,細胞內鉀轉移至細胞外,肝糖原分解釋放鉀及周圍循環(huán)不良而致尿少,故血鉀可暫不降低,開始時不必補鉀。根據血鉀、心電圖、尿量等,掌握補鉀的時間及量,做到見尿補鉀,點滴速度不宜過快,濃度不得大于500ml內加氯化鉀1.5g,切忌靜推,不得滲出血管外。

(責任編輯:詹遠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yī)生

    相關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