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歲女性婚姻不幸,面臨心理困擾,如何抉擇?
我今年31歲,經姐姐介紹我被逼無奈的情況之下,我和我的丈夫結婚了;至今結婚6年了,但是夫妻之間感情已經不存在了,只剩下的是親情了.從新婚的哪天起我的丈夫先天性的失去性功能,這給婚姻埋下了一座墳墓;后來我們一直都分床睡,不在一起了,結婚期間我們多處看病,也不能治療好他的病,最后我們還意外地生下了一個女兒,雖然他很愛我,但是沒有了性的夫妻生活,我好孤獨,幾乎失去了正常人的心理,其中也經歷了多次鬧離婚,但都是因為女兒沒有離成;去年,我認識了一個男人,我們相處了一年,因此事情家庭也到知道了,逼于壓力的情況之下,還是沒有離成,原因,是我家庭父母親特別封建傳統(tǒng),幾乎以死相逼,還有哥哥姐姐都不希望我們離婚,寧愿我一個人痛苦也不要給他們丟臉,還有的就是我的丈夫,對于我和現在這個男人來往,更加對我施加壓力;因此;這個即將死去的婚姻直到現在,讓我死不能活不得,整天為這個事情煩惱,也沒有心思照看孩子和做事情,整天惶惶忽忽的,人也變的蒼老了很多,我自殺過,我逃避過.我現在不知道我這樣做是不是違背了道德?我的遭遇是不是被所有的人唾罵?我這個情況離婚對嗎?我離婚后對孩子會有很大的影響嗎?我真的好無助好無助...........!請心理醫(yī)生為我解答,感謝!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佘生林 主任醫(yī)師
廣州醫(yī)科大學附屬腦科醫(yī)院
三級甲等
精神科
-
31 歲女性因丈夫先天性性功能障礙,婚姻關系名存實亡,在與他人交往被發(fā)現后,家庭壓力使其陷入困境,產生心理困擾,不知如何抉擇。包括道德評判、他人看法、離婚對錯、對孩子影響等。 1. 道德層面:婚姻中的性需求是正常的,但在婚姻存續(xù)期間與他人交往,從道德角度看存在不妥。然而,長期無性婚姻導致的痛苦也值得關注。 2. 他人看法:家人的傳統(tǒng)觀念會影響當事人的決策,但不應成為決定個人幸福的唯一因素。 3. 離婚決策:在這種情況下,離婚是個人的權利,若婚姻已無法挽回,離婚可能是一種解脫。 4. 孩子影響:離婚對孩子可能會有短期的影響,如情緒波動,但一個和諧的單親家庭環(huán)境好過充滿矛盾的雙親家庭。 5. 心理調整:當事人需要正視自己的感受,尋求專業(yè)心理幫助,學會自我調節(jié),重新找回生活的信心。 總之,當事人需要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權衡利弊,做出對自己和孩子最有利的選擇。同時,要積極調整心態(tài),勇敢面對生活中的困難。
2025-03-13 18:00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趙蕾 醫(yī)師
家庭醫(yī)生在線合作醫(yī)院
其他
內科
-
你好,這個問題我們沒有辦法給你出主意
2016-01-13 15:07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崔立靜 醫(yī)師
中原油田醫(yī)療衛(wèi)生服務中心光明醫(yī)院
一級
內科
-
1)婚姻,已經有了孩子,如果不打算再生孩子,就不要想什么“性生活”了!2)親情比什么都好!現在社會上宣揚的性愛,完全脫離的健康的軌道,你是宣揚性愛理念典型的受害者。3)婚姻決不是浪漫,而是人生的責任體現:和睦相敬,撫育子女,贍養(yǎng)老人,為晚年生活早做準備。4)如果你覺得無聊,為什么不多花些精力去幫助別人?
2016-01-13 12:19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郭立軍 醫(yī)師
家庭醫(yī)生在線合作醫(yī)院
其他
內科
-
人有七情六欲,有正常的生理需要,我支持你離婚,人活一世只不過幾十年,要有質量的生活。母親再怎樣也是母親,直接離婚再說。這個是你自已的事,不用在這問啊,看來你想看有沒人支持。在這樣的家庭對小孩也不會有太多好處。
2016-01-12 22:37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軒存旺 醫(yī)師
家庭醫(yī)生在線合作醫(yī)院
其他
全科
-
你好1、理解你現在的苦惱。離或不離這兩種觀點,都有支持的與反對的聲音,你在左右為難中不知道怎么辦了。2、離婚肯定對孩子造成影響,但是雙親家庭的孩子,如果父母天天爭吵成長環(huán)境惡劣,也照樣會對孩子的心理造成影響。3、心理咨詢師無法告訴你該怎么辦,只有你自己才可以決定。心理咨詢師能幫你做的,是在你左右為難中,輔導協(xié)助你找到應該的、適合的那條路。如果有問題可以再聯系,祝你開心~
2016-01-12 18:44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y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自殺行為? 自殺行為分狹義和廣義兩種;狹義的自殺行為是指有意識,自愿地直接結束自己生命的行為;廣義的自殺行為是指包括故意自傷行為和吸毒酗酒等自我毀滅的“慢性自殺”行為。人們通常說的自殺行為常常指狹義的自殺行為。自殺的分類:自殺觀念,自殺未遂,自殺死亡。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