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 歲直腸高分化腺癌術后化療方案如何
我父親今年68歲,直腸高分化腺癌,行直腸癌根治術。病理為:直腸高分化腺癌,大小4.5*4*1.2cm,侵達外膜層;腸周淋巴結查見轉移癌(2/6);兩端切線及送切線均未查見癌。請問術后的化療方案。謝謝?。。。。?!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練英妮 主任醫(yī)師
肇慶市第一人民醫(yī)院
三級甲等
腫瘤綜合治療區(qū)
-
直腸高分化腺癌術后化療方案的制定需綜合考慮患者的病情、身體狀況、腫瘤特征等因素,包括腫瘤分期、轉移情況、患者年齡、基礎疾病以及治療耐受性等。 1. 腫瘤分期:患者腫瘤侵達外膜層,且腸周淋巴結有轉移,分期相對較晚,需要較強的化療方案控制病情。 2. 轉移情況:腸周淋巴結查見轉移癌(2/6),提示癌細胞可能已開始擴散,化療有助于殺滅潛在的轉移細胞。 3. 患者年齡:68 歲的年齡在制定方案時要充分考慮身體耐受能力,避免過度治療。 4. 基礎疾?。毫私饣颊呤欠裼懈哐獕骸⑻悄虿?、心臟病等基礎病,這些會影響化療藥物的選擇和劑量。 5. 治療耐受性:評估患者對化療可能產生的不良反應的耐受程度,如惡心、嘔吐、脫發(fā)等。 總之,直腸高分化腺癌術后的化療方案應綜合多方面因素制定個體化方案,常用的化療藥物有氟尿嘧啶、奧沙利鉑、伊立替康等,但具體用藥需在醫(yī)生指導下進行。
2025-03-19 21:30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楊建東 主治醫(yī)師
天津市津南區(qū)婦女兒童保健和計劃生育服務中心
二級
腫瘤科
-
您好:化療毒副作用比較大過多容易傷到正常器官及器官衰竭,患者可以采用純天然中草藥治療效果比較好,對晚期惡性腫瘤及術后鞏固都有獨特的功效,而且安全,不會對身體產生任何的傷害及毒副作用,能使患者在短時間內就能看到治療的效果,減輕痛苦延長生命是肯定的.
2016-01-17 18:49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肖起濤 主治醫(yī)師
家庭醫(yī)生在線合作醫(yī)院
其他
內科
-
直腸高分化腺癌化療幾乎無效.這種病理類型的疾病對化療非常不敏感.術后的鞏固治療方面建議應用以中成藥治療為主的雙向消瘤療法系列藥物綜合治療,通過中成藥物內服外用及靜脈用藥等綜和治療,控制病情發(fā)展,改善癥狀,提高生活質量.效果好的話可以使腫瘤逐漸縮小,長期帶瘤生存.可以和醫(yī)院聯(lián)系,提供檢查資料,根據(jù)檢查結果,再給你制定具體的用藥治療方案.
2016-01-17 11:54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趙蕾 醫(yī)師
家庭醫(yī)生在線合作醫(yī)院
其他
內科
-
大量臨床實踐證明,對中晚期病人進行大劑量放,化療,或對產生耐藥的患者再次進行化療只能導致虛弱的生命更加垂危,加速了患者死亡.化療藥物常“是非不清”,“敵我不分”,在殺傷腫瘤細胞的同時,也殺傷了人體正常細胞.往往病人化療完了,身體也就垮了.建議您選擇紅豆杉中藥材治療是否放化療需要根據(jù)患者的體質評分來決定是否采用.年齡大,體質弱,進食少,心臟功能不好等都不適合放化療.適合放化療的病人也要配合中藥治療,這樣不僅可以減少放化療的毒副作用,鞏固放化療的效果,還可以防止復發(fā)轉移.需要注意的是,市場上中藥治癌的藥物甚多,良莠不齊,有些打著專家的旗號到處招搖撞騙,須堤防上當.
2016-01-17 10:25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黃飛龍 醫(yī)師
家庭醫(yī)生在線合作醫(yī)院
其他
婦產科
-
你好,直腸高分化腺癌,說明惡性程度不是很高,腫瘤細胞比較接近正常細胞,對放化療不敏感,即使化療,也要根據(jù)病人的具體情況以及各項檢查結果來制定方案.除了適當化療以外,還可以配合中醫(yī)內科綜合治療,應用一系列中成藥和中草藥,通過口服,靜脈點滴等方式,對消化系統(tǒng)的腫瘤細胞也有一定的抑制和殺滅作用,還能提高機體自身的抗腫瘤能力,增加治療效果.最好提供病人的詳細病例資料,可以會診綜合性的方案.
2016-01-17 08:42
-
其他網(wǎng)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y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直腸癌? 直腸癌(carcinoma of rectum)是指乙狀結腸下界至齒線之間的癌腫,約占大腸癌的60%,是腸道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其以排便習慣和糞便性狀的改變、腹痛、便血、肛門墜痛、里急后痛,甚至腹內結塊,消瘦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本病可發(fā)生于任何年齡,40歲以上多見,男性略多于女性,男女之比為2:10在我國的發(fā)病率雖較歐、美等西方國家低,但近幾年有不斷上升的趨勢。其診斷主要依靠病史、臨床表現(xiàn)、實驗室檢查、肛門指診、內窺鏡檢查、X線檢查、大便潛血實驗、CT掃描、直腸腔內B超檢查、并排除其他直腸疾病。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