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y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chuàng)腔鏡診治....[詳情]
近日,“亞洲蹲”難倒不少外國人,從而不少人也明白了為什么外國的廁所多是馬桶,而比較少見蹲坑。由此不少人也提出了一個疑問:上廁所時是蹲坑比較科學?還是坐馬桶比較好呢?
上廁所是每一個人每天必做的一件事,有人習慣蹲著,有人習慣坐馬桶。這兩種哪種比較好呢?其實從生理結構上來說,蹲姿的排便更符合人體生理,理論上來說排便應該更順暢。這主要是因為人在下蹲時,腸道確實變得筆直,腹部的壓力比坐著時要大,這能減少腹部用力,對排便有幫助作用。不過蹲久了易腿麻,導致肛門周圍靜脈回流會受到影響,增加長痔瘡的風險
而坐姿相比蹲姿,減輕了人們如廁時候大腿肌肉的負擔。坐姿排便也減少了患上痔瘡、便秘、大腸炎、闌尾炎和結腸癌等疾病的風險。但因為坐便需要直接接觸皮膚,公共場所的坐便器衛(wèi)生問題也令人堪憂。
從而總結下來,兩種上廁所方式可以說各有優(yōu)缺點,大家可隨自己的習慣以及喜好選擇。
不過對于身體健康的正常人,一般建議蹲著,可促進血液循環(huán),使排便時用力更少,減少排便時間,而且蹲姿能減少腹部用力。而對于一些特殊群體來說,選擇坐便式會比較好。
1、老人
蹲著時腿部和膝蓋受力較大,老人蹲的時間過久,然后快速站起來,也容易誘發(fā)改變體位所導致的短暫性腦缺血,從而會發(fā)生頭暈、眼花、摔倒,甚至骨折等意外情況,而且蹲著比較費力,老人體弱會引發(fā)一系列風險。
2、孕婦
孕晚期上廁所時蹲位容易壓著肚子,壓到寶寶。蹲太久可能還會影響寶寶在子宮里的自由活動。而且孕期行動不便還容易便秘,蹲姿易造成摔倒等風險。
3、腰肌勞損或椎間盤突出的患者
腰傷患者建議用馬桶,因為很多時候蹲久起來的那瞬間,用力不當?shù)脑捄苋菀渍T發(fā)小關節(jié)錯位或椎間盤突出加重。
無論是蹲著上廁所還是坐著上廁所,都應該養(yǎng)好良好的上廁所習慣,最重要不要一邊玩手機,一邊上廁所,當你注意力被手機內容所吸引時,會增加如廁時間,容易導致痔瘡或者便秘等問題。
(責任編輯:鐘吉怡 )
大家都知道,瀉藥不能亂用。雖然短期緩解便秘,可以取得不錯的效果,但是長期使用,反而會加重便秘,更加依賴藥物。這樣的情況屢見不鮮。但是瀉藥……詳細>>
便秘是人們生活中比較常見的一種現(xiàn)象,它指的是人們的排便次數(shù)減少,或長時間沒有排便欲望,排便時較難要用較大的力氣。而日常生活中不健康的……詳細>>
香蕉具有潤腸、通便的作用,因此常便秘的人會喜歡吃香蕉。下面,我們來看看吃香蕉是否能緩解便秘吧。詳細>>
秋冬季節(jié),天氣干燥,人也比較容易上火,加上天氣寒冷,窩在被窩的時間變多。不少人發(fā)現(xiàn)自己排便的次數(shù)減少以及出現(xiàn)排便過程艱難的現(xiàn)象,然后認為……詳細>>
現(xiàn)在很多年輕人都時時離不開手機,他們通過手機可以查看一天的信息和資訊,也可以時不時查看最近搞笑的事件與新聞。對于他們來說,經常翻看手機中……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