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y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chuàng)腔鏡診治....[詳情]
抗生素與病菌的斗爭,就像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較量。曾幾何時,盤尼西林(編者注:青霉素的音譯)就是針對各種病菌感染的“萬應靈藥”。如今,耐藥的超級細菌越來越多,其涌現速度已經超過抗生素的研發(fā)速度,勝利的天平正在向病菌一側傾斜。
這種“危局”的形成和抗生素濫用關系密切。要想挽回這種局面,需要“醫(yī)患雙方”共同努力。其中最重要的是,抗生素不是消費品,更不是福利,不要動不動就向醫(yī)生“申請”輸液。臨床上,患者常見的誤區(qū)有以下幾種。
誤區(qū)一:感冒發(fā)燒打“點滴”。醫(yī)院的門急診里輸液架子林立,其中感冒發(fā)燒患者并不少見。其實感冒發(fā)燒并不是一回事。感冒可以引起發(fā)燒,但有發(fā)燒未必都是感冒。通常,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抗生素對于病毒是沒有效果的,此時濫用抗生素不但對病情沒有幫助,還可能增加細菌耐藥的風險。
誤區(qū)二:抗生素等于消炎藥。事實上,抗生素不直接針對炎癥發(fā)揮作用,它只是對引起炎癥的微生物有殺滅作用。炎癥局部通常表現為紅、腫、熱、痛,但很多并非由病菌引起,有時甚至是無菌性炎癥,此時申請打“消炎針”仍然是不科學的要求。
誤區(qū)三:新的抗生素比老的好,貴的比便宜的好。老的抗生素雖然抗菌譜“窄”一些,耐藥比例高一些,但抗生素講究的是“敏感”,如果“藥敏試驗”證明病菌對這種抗生素敏感,即使老藥一樣可以立“新功”。
誤區(qū)四:頻繁換藥。抗生素發(fā)揮功效的前提是,藥物在血液里的濃度,即血藥濃度達到有效的水平,因此,立竿見影的效果雖然不少見,但指望輸液后總能藥到病除也不切實際。如果抗生素療效不明顯,先要考慮用藥時間是否足夠。提早換藥,不光無助于病情的好轉,而且會造成細菌對多種抗生素產生耐藥性。
誤區(qū)五:一旦見效馬上停藥??股赜衅湟?guī)定的療程。如果一有效果就停藥,不光治不好病反而可能會因為殘余的細菌作怪而使病情反復。
因此,患者在日常使用抗生素治療時應謹記“三不政策”。第一,不主動要求。如因普通感冒就醫(yī),不應主動要求醫(yī)生開抗生素;第二,不迷信輸液??股氐氖褂糜衅湟?guī)定的給藥步驟,如果口服抗生素可見療效則無需打針,打針即可痊愈則不必輸液;第三,不自行購買。抗生素是處方藥,一定要遵醫(yī)囑使用。非專業(yè)人士沒有這種經驗,無論得病后自行購買抗生素,還是平時用抗生素“充實”家庭藥箱,都會埋下濫用抗生素的隱患。
(責任編輯:徐茜茜 )
文章關鍵詞:
新浪專訪——蘇州天龍制藥市場部總監(jiān) 張仁義
新浪專訪——馬應龍藥業(yè)集團品牌總監(jiān)兼銷售中心副總經理 王春猛
新浪專訪——羚銳制藥董事 馮國鑫
新浪專訪——蘇泊爾南洋藥業(yè)營銷顧問 段曉耘
抗生素是家庭藥箱中常年必備的藥品之一,感冒、鼻炎、皮炎、感染等情況都有可能用到抗生素,但是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不但不能解決問題,還有可能引……詳細>>
抗生素,中國人習慣叫“消炎藥”,作為家庭常備藥,人們只要有點兒感冒、頭痛發(fā)熱,都會習慣性地吃上幾片。當前濫用抗生素現象在國內十分普遍,給……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