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麥韻屏 副主任醫(yī)師
廣東省人民醫(yī)院
三級甲等
消化內科
-
膽汁淤積的引發(fā)原因較多,主要包括膽管結石、膽管腫瘤、藥物因素、自身免疫性疾病、遺傳因素等。關愛自己,從關注健康開始。身體不適時,請及時就醫(yī),并在醫(yī)生指導下合理用藥。 1.膽管結石:結石堵塞膽管,導致膽汁排出受阻,引起膽汁淤積。常見的膽管結石有膽總管結石、肝內膽管結石等。 2.膽管腫瘤:膽管內的良性或惡性腫瘤,如膽管癌、膽管乳頭狀瘤等,可壓迫膽管,造成膽汁淤積。 3.藥物因素:某些藥物如氯丙嗪、雌激素、磺胺類藥物等,可能影響膽汁的分泌和排泄,導致膽汁淤積。 4.自身免疫性疾病:自身免疫性肝炎、原發(fā)性膽汁性膽管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會攻擊膽管細胞,引發(fā)膽汁淤積。 5.遺傳因素:部分遺傳性疾病如進行性家族性肝內膽汁淤積癥,由于基因突變導致膽汁分泌和排泄障礙。 6.其他原因:如膽道蛔蟲、先天性膽管閉鎖、創(chuàng)傷等也可能引起膽汁淤積。 總之,膽汁淤積的原因較為復雜。一旦出現(xiàn)膽汁淤積相關癥狀,如皮膚瘙癢、黃疸等,應及時就醫(yī),進行肝功能檢查、腹部超聲、磁共振胰膽管造影等檢查,以明確病因,并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
2024-12-03 01:53
-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y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肝內膽汁淤積癥? 肝內膽汁淤積癥是指肝細胞排泄膽汁功能障礙、膽汁分泌的抑制或膽汁流障礙(如膽管通道梗阻)致使膽汁到達十二指腸的量減少而言。膽汁成分反流入血中,使血液中僅膽汁酸增高而膽紅素正常,稱為膽汁淤積或淤膽,若血中膽汁酸和膽紅素均增高則稱為膽汁淤積性黃疸。淤膽是指膽汁的生成或排泌障礙,使膽汁成分在血中潴留,包括膽汁酸、膽紅素、膽固醇、ALP同工酶、5’-NT、γ-GT等,脂蛋白也常增高。根據(jù)膽汁淤積發(fā)生部位不同,通常以肝門為界限分為肝內和肝外膽汁淤積兩大類。病理上肝內膽汁淤積以小葉中央周圍肝內膽汁淤積癥為著,肝外膽汁淤積時膽汁淤積可在葉間膽管見到,肝實質有膽汁漏出。電鏡下有毛細膽管擴張,內有膽紅素管型。臨床上以黃疸與瘙癢、黃瘤、消化道癥狀為其特征。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