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黃世昌 副主任醫(yī)師
北京大學第一醫(yī)院
三級甲等
神經(jīng)內科
-
中風,又稱腦卒中,是一種急性腦血管疾病,具有高發(fā)病率、高致殘率和高死亡率的特點。引起中風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方面。 首先是血管壁病變,最常見的是高血壓性動脈硬化和動脈粥樣硬化,此外還有結核、梅毒等病因所致的動脈炎,先天性血管病所致的血管損傷等。這些病變會使血管壁變得脆弱、狹窄,容易破裂或堵塞,從而引發(fā)中風。 其次,心臟病和血流動力學改變也是重要因素。如風濕性或非風濕性心臟瓣膜病、心肌病及心律失常等心臟疾病,可能導致心臟內形成血栓,一旦血栓脫落,隨血流進入腦血管,就會造成腦血管堵塞。而血壓的急劇波動,如血壓突然升高或降低,也會影響腦部的血液供應,增加中風的風險。 血液成分和血液流變學改變同樣不可忽視。各種原因導致的血液凝固性增加,如使用抗凝劑、抗血小板藥物不當?shù)?,以及血液黏稠度增高,如脫水、高血脂等,都可能使血液在血管內流動不暢,形成血栓,進而引發(fā)中風。 另外,一些不良的生活方式也會增加中風的發(fā)病幾率。長期吸煙、大量飲酒、缺乏運動、過度肥胖、高鹽高脂飲食等,會加速血管的老化和病變,使中風的發(fā)病風險顯著提高。
2025-09-15 15:05
-
你可能對下面的內容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