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吃方便面會導致腎衰竭?腎衰竭的食療方法
方便面是不少工作繁忙的上班族的最愛,忙的不可開交時,來一碗泡面也是不錯的。但是泡面不宜吃太多,吃多了對人體有一定的危害,那么泡面吃多會導致腎衰竭嗎?
常吃方便面會導致腎衰竭?
方便面一般都要用油炸,因為油炸后可減去面中水分,能延長保存期。但這些油脂經過氧化后變?yōu)椤把趸|”貼在面餅上,人吃的時候會帶入體內積存在血管或其他器官中,加速人的老化速度,并引起動脈硬化,導致腦溢血、心臟病、腎病等。所以為了自己的身體健康,要少吃方便面。
腎衰竭患者人數(shù)的增多除了生活壓力導致的因素外,不良的飲食習慣也是誘因之一。那么腎衰竭患者在飲食上有什么要注意的呢
腎衰竭飲食注意事項
1、限制鈉離子的攝入量
患者應該限制鈉離子的攝入量,主要是因為鈉在身體內調理水份的平衡及肌肉的活動、當腎功能不全時,或許無法將體內過多的鈉離子排出,形成高血壓、水腫、腹水、肺積水,增加心臟背擔,日久易導致心衰竭。
2、限制水分的攝入量
若排出的尿量減少,進入身體的液體滯留在體內,形成身體浮腫、血壓升高、以至于肺水腫,此時,必訂限制每天的液體攝進量,一般經口攝進的液體量大約等于全日排尿量加500cc為宜。
3、限制蛋白質的攝入量
對于腎衰竭患者來講,應該控制蛋白質的攝入量。蛋白質在人體會加重腎臟的負擔,從而不利于與腎病的治療工作,所以患者應該盡量的限制蛋白質的攝入量。合理安排及安排飲食對維護剩余腎功能及避免腎功能進一步惡化。
4、限制鉀離子的攝入量
患者應該限制限制鉀離子的攝入量,主要是因為當飲食需限造鉀離子時,應少選用鉀離子含量高的疏菜水果。腎功能不好時,或許無法有效除往過剩的鉀。鉀一般會廣泛存在于肉類、深綠色蔬菜水果、蕃茄、胡蘿卜、柳丁、硬柿、橘子、釋迦等,并避免生食蔬菜;其它如咖啡、濃茶、雞精、牛精、人參精、濃肉湯、薄鹽醬油、無鹽醬油、半鹽、代鹽等鉀含量亦高。
腎衰竭食療方法
1、參元湯
人參(或西洋參)功能益氣健脾,桂圓肉功能養(yǎng)血安神;以人參6g加桂圓肉10枚,共煮內服,對慢性腎功能不全病人貧血、心悸怔忡者,有養(yǎng)血安神之功效。
2、參棗湯
人參(或西洋參)功能益氣健脾,紅棗功能健脾和胃,以人參6g加紅棗6枚,共煮內服。對慢性腎功能不全病人貧血者,有提高血紅蛋白作用。
3、小米、大棗、赤小豆、山藥(鮮)粥
小米、大棗、赤小豆、山藥(鮮)適量,加水共煮成粥,熬時加適量食堿;經常服用;慢性腎功能衰竭病人貧血服用,有健脾利水、和胃養(yǎng)血的功效。
4、桑椹蜜膏
桑椹有養(yǎng)血補腎作用,蜂蜜可潤燥養(yǎng)血,以鮮桑椹100g(或干品500g),濃煎,加蜂蜜250g收膏,用于慢性腎功能不全腎陰不足、失眠煩躁者。
(責任編輯:鄭夢雪 )
相關文章推薦
- 重慶黃泥磅醫(yī)院口腔黏膜
- 呼和浩特婦科醫(yī)院
- 昆明送子鳥醫(yī)院
- 上海六一兒童醫(yī)院
- 南寧割包皮醫(yī)院
- 天津不孕不育醫(yī)院
- 廣州口腔修復醫(yī)院
- 運城早泄醫(yī)院
- 吉林癲癇病醫(yī)院
- 四平性病醫(yī)院
- 長沙兒科醫(yī)院
- 淮安割包皮醫(yī)院
- 昆明送子鳥醫(yī)院
- 漯河私密整形醫(yī)院
- 張掖早泄醫(yī)院
- 南通廣濟男科
- 西安風濕病醫(yī)院
- 西寧婦科醫(yī)院
- 秦皇島精神病醫(yī)院
- 西安附兒中醫(yī)醫(yī)院
- 隨州牛皮癬醫(yī)院
- 平涼早泄醫(yī)院
- 東莞南城膚康皮膚病門診部
- 韶關耳鼻喉醫(yī)院
- 南京疤痕醫(yī)院
- 德陽牛皮癬醫(yī)院
- 無錫婦科醫(yī)院
- 濟南南郊醫(yī)院
- 泉州男科醫(yī)院
- 黑龍江京科腦康醫(yī)院
合作醫(yī)生
健康科普
專家答疑
有蛋白尿的腎病患者,如何補鈣?
2025-06-27維生素D與活性維生素D的區(qū)別及腎病患
2025-06-27腎病患者補鈣全攻略:食補VS藥補
2025-06-27吃鈣片會不會加重腎炎
2025-06-27慢性腎功能不全患者能長期服用活性維生
2025-06-27腎病可以吃鈣片嗎
2025-06-27有腎臟結晶可以吃鈣片嗎
2025-06-27iga腎病吃什么鈣片
2025-06-27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長期處于污染環(huán)境,頻繁排尿是身體的抗議嗎
2025-09-24壓力大導致尿潴留 學會這些減壓方法
2025-09-24緩解慢性腎炎癥狀,這幾個方法超有效!
2025-09-23男性小便紅色,竟是這5種疾病在“作祟”!
2025-09-23輕度腎積水不治療,3種情況可能自愈!
2025-09-23改善喝水不多但尿多,運動計劃這樣制定!
2025-09-22緊急警示!腎結晶不重視,小心引發(fā)大疾病
2025-09-22結合醫(yī)學前沿,AI助力動靜脈內瘺護理新突破
2025-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