醛固酮增多癥致低鉀,能否不手術治療?
今年6/10突然感覺四肢乏力,第二天更為嚴重,到醫(yī)院初步診斷為“低鉀”當場掛了兩袋補鉀的藥水(約1000多ml)晚上回家后仍無起色.第二天到醫(yī)院檢測,鉀跌到1.5(頭一天測為2.1),隨即馬上入院治療,經(jīng)過約3天時間,病情基本穩(wěn)定,無生命危險.但鉀一直不穩(wěn)定,并伴有手腳輕微麻痹現(xiàn)象.后轉入上一級醫(yī)院進一步治療.拍腎上腺CT報告指出:右側腎上腺稍飽滿,部分略呈結節(jié)狀,其內密度稍減低.左側腎上腺形態(tài),大小,密度未見明顯異常,雙腎周脂肪間隙存在,所攝入腹膜后未見明顯腫大淋巴結,腹腔未見積液征.其它項目檢查均正常.醫(yī)生經(jīng)過控制飲食,做實驗等最后診斷為“醛固酮增多癥”我媽已有高血壓多年,平時夜尿多.醫(yī)生叫我們要動手術,說是在腎上打三個洞,連高血壓也可以治好!!我們希望保守治療,請問一下,有沒有不用手術的治療方法,或者中醫(yī),或者中西醫(yī)結合療法等????目前一般情況:本次發(fā)病6/10號至今......目前情況是鉀一直不穩(wěn)定,一直靠藥水補充,一停用鉀就下跌,低鉀時四肢無力,雙腿由為明顯.目前血壓偏高.不穩(wěn)定.尿仍多.病史:家族無此類病史,系第一次發(fā)病,以前從沒有過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孟慶福 醫(yī)師
家庭醫(yī)生在線合作醫(yī)院
其他
全科
-
醛固酮增多癥是一種內分泌疾病,可導致高血壓、低血鉀等癥狀。對于醛固酮增多癥的治療,通常有手術和非手術方法。非手術治療包括藥物治療、飲食調整等。但具體選擇哪種治療方式,需綜合多種因素,如病情嚴重程度、患者身體狀況等。 1. 疾病介紹:醛固酮增多癥是由于腎上腺皮質分泌過多醛固酮,導致水鈉潴留、血容量增多、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tǒng)活性受抑制,從而引起高血壓、低血鉀等癥狀。 2. 藥物治療:可使用螺內酯,其能競爭性抑制醛固酮的作用;依普利酮,對醛固酮受體有選擇性拮抗作用;氨苯蝶啶,可減少鉀的排出。但使用藥物需遵醫(yī)囑。 3. 飲食調整:減少高鹽食物攝入,避免食用可能影響鉀代謝的食物。 4. 定期復查:監(jiān)測血壓、血鉀水平,以及腎上腺的情況。 5. 生活方式:適當運動,避免勞累和情緒激動,保證充足睡眠。 醛固酮增多癥的治療方法選擇需綜合考慮,非手術治療在一定程度上能控制病情,但效果因人而異。患者應與醫(yī)生充分溝通,根據(jù)自身情況制定最適合的治療方案。
2025-01-14 16:27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史東岳
家庭醫(yī)生在線合作醫(yī)院
其他
全科
-
診斷檢查血,尿生化檢查低血鉀,大多數(shù)病血鉀低于正常,一般在2-3mmol/l,嚴重者更低,低血鉀往往呈持續(xù)性,也可為波動性,少數(shù)病人血鉀正常高血鈉血鈉一般在正常高限或者略高于正常,鉀高,在低血鉀條件,低于3.5mmol/l,每日尿鉀應在25mmol以上,尿鈉排出量較攝入量為少或接近平衡.尿液檢查尿ph為中性或偏堿性,尿常規(guī)檢查可有少量蛋白質,尿比重教固定而減低,往往在1.010—1.018之間,少數(shù)病人呈低尿.固酮測定尿固酮排量,正常人在食條件下,均值為21.4nmol/24h,范圍9.4-35.2nmol放免法,本癥中高于正常,血漿固酮,正常人普食條件含(Na160mmol,k60mmol/d),平衡7天后,上午8時約為血漿固酮為413.3+180.3pmnol/l,病人明顯升高.固酮分泌的多少與低血鉀甚低時,固酮增高常不明顯,此因低血鉀對固酮的分泌有抑制作用,另一特征是血漿腎素血管緊張,素或性降低,而且在用尿劑和直立體興奮后也不能顯著升高,諾為計繼發(fā)性固酮爭增多癥,則以腎素血管緊張素性高于正常為特征.腎素,血管緊張素測定患者血腎素,血管緊張素II基礎值降低,有時在苛責范圍之下,正常參考值前為0.55+0.09PG/ml.h,后者為26.0+1.9PJ/ml,經(jīng)即肌肉注射呋塞米,(0.7mg/kg體重)并在力后2H后,正常人血腎素,血管緊張素II較基礎價增加數(shù)倍,興奮參考值分別為3.48+0.52pg/ml.h,及45.0+6.2pg/ml,原癥患興奮值較基礎值只有輕微增加或無反應,固酮瘤中腎素,血管緊張素受抑制程度較特發(fā)性原料癥更顯著.24小時尿17酮類故酮及17—羥皮質類固醇,一般正常.螺內試驗螺內脂拮抗固酮對腎下小管的作用,每日320-400mg(微粒形),分3—4次口服,歷時1—2周,可使本癥病人的電解質系亂的得到糾正,血壓往往有不能不同程度的下降,如低血鉀和高血壓是由腎疾患者所引起者,螺內往往不起作用,此試驗有助于證實高血壓,低血鉀是由于固酮過多所致,但不能據(jù)之鑒別為原發(fā)性或繼發(fā)性.低鈉,高鈉試驗,對疑有腎病變的病人,可做低鈉的試驗,每日鈉攝入限制在20mmol在癥病人在數(shù)日尿鈉下降到接近攝入量,同時低血鉀,高血壓減輕,而腎臟病人因不能有效地潴鈉,可出現(xiàn)失鈉,脫水,低血鉀,高血壓則不易糾正,對病情輕血鉀低不明顯的疑似本癥病人,可鈉做試驗,每日攝入鈉240mmol,如為輕型原發(fā)性固酮增多癥,則低血鉀變得更明顯,對血鉀已明顯降低的本癥狀病人,不宜行此試驗.診斷對同時有高血壓和低血鉀者,要考慮本癥.如具備典型的血,尿生化改變,螺內能糾正代謝系亂和降低高血壓,則診斷可初步成立,如能證實固酮分泌增高和血漿腎素血管緊張素或性降低,則可確診,在確定治療方案前,還要盡可能腺鑒別瘤.還是增生,以及腺瘤的電定位,可用以下方法.上午直立前衛(wèi)后血漿固酮濃度變化,正常人在隔夜臥床,上午8時血漿固酮值約為110—330pmol/l,保持臥位到中午12時,血漿固酮濃度下降,和血漿皮質的下降相一致,如取立為時則血漿固酮上升,說明體位的作用超過,ACTH的影響,造成本癥病人在上午8至12時取立時血漿固酮上升,明確超過正常人,這是因為這些患者在站立后血漿腎素有輕度升高,加上此性對血管緊張素敏感性增強,腺瘤患者在此條件下,血漿固酮不上升,反而下降,這時因為固酮瘤患者固酮分泌過度,血漿容量上漲,對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tǒng)其強烈的抑制作用,即使取立為4h,也不能使血漿腎素質有所增高,至與血漿固酮反而下降的原因,則與此時的血漿ACTH按晝夜節(jié)律而下降有關,少數(shù)固酮患者者站立后血漿固酮呈上升反應,但反應稍弱,增加不到一倍.血漿去氧皮酮,皮質酮及18—羥皮質酮測定,固酮患者上午8時血漿去氧皮質酮,皮質酮和18—羥皮質酮常升高,以18羥皮質酮得升高最為恒定和顯著常在100ng/di以上正常人,普食條件下,上午8時,臥位,血漿18—羥皮質酮18羥皮質酮10.1+6.5ng/di,而特癥患者上述類固醇明顯升高的部分原因為嚴重缺鉀,使固酮合成的最后步驟,18羥皮質酮經(jīng)脫氧轉變?yōu)楣掏乃俣葴p慢,而特癥中缺鉀相對較輕,故意之上述影響較小.塞啶對血漿固酮影響,血清素據(jù)樣興奮固酮分泌的作為,可能為特癥發(fā)病因素之一,塞啶血清素拮抗劑,口服8mg塞啶及服后每半小時抽血,共2小時側血漿固酮,大多數(shù)特點癥患者血漿固酮下降明顯,平均下降約50%,固酮瘤患者血漿固酮無變化.放射性碘化膽固腎上腺掃描照相,根據(jù)131標記的但膽固醇在腎上腺轉化為皮質激素的原理,用掃描法顯示腺瘤及增生組織中,131濃集的部分,如一側腎上腺有放射性統(tǒng)計表示測腺瘤,一般腺瘤直徑在1CM以上者,大多(約80%—90%)能作出正確定位,如二者皆放射性濃集中,提示為雙則增生,此法對雙側腎上腺腎增生的診斷價值不及對固酮瘤的定位,診斷符合率約為60%—70%,增生病例有時兩側腎上腺放射性可以不對稱,一濃,一淡,可誤診腺瘤,必要時可在地塞米松弛抑制后在做掃描或照相,如一次顯象突表示腺瘤,雙現(xiàn)象則表示為增生.超聲顯象,為今年應用臨床的一項無創(chuàng)傷性檢查,對于直徑大于1.3cm以上的固酮瘤可顯示出來,腺瘤則難以和特法性增生相鑒別.腎上腺CT,此法有點為浸入性,無組損傷,放射性少,診斷所需要時間短可檢出小至直徑,7-8mm的腫瘤,需注意腎上腺增生伴大結節(jié)者也可被誤診為腫瘤,特癥在CT掃描時先為正?;驈浡男栽龃?腎上腺磁共振成像,腎上可顯示為一概而論廓清晰,均勻低的結構,固酮瘤的強度,較正常腎上腺肝為甚.腎腺靜脈血激測定,如上述皆不能確定病因,可做腎腺靜脈導管術采雙腎上腺靜脈血測定固酮/皮質醇比值,腺瘤則比值常大于10:1.地塞米松弛抑制試驗,如腎上腺影響學檢查,未能發(fā)現(xiàn)腫瘤,患者在上午直立為時血漿固酮下降.尿18羥皮質醇及18氧皮醇測定,于糖皮質類固醇結果上的特點.診斷方法包括:①高血壓,低血鉀,堿中毒.如果患者的血鉀≤3.5mmol/L時尿鉀≥25mmol/d,表明有尿失鉀現(xiàn)象,支持本病的診斷.②低腎素,高醛固酮血癥.原發(fā)性醛固酮增多癥患者血醛固酮水平升高,腎素活性受抑制,后者在立位加速尿注射后仍低,此結果對本病的診斷很有意義.③功能試驗.可采用低鈉或高鈉試驗,患者低鈉飲食時血鉀升高,尿鉀減少,但腎素活性仍受抑制;高鈉試驗則可出現(xiàn)明顯的低血鉀或使病情加重.安體舒通試驗中,如口服安體舒通300mg/d共7天,患者高血壓及電解質紊亂可在一定程度上被糾正,則支持醛固酮增多癥的診斷,但無法鑒別為原發(fā)或繼發(fā)的.④定位檢查.腎上腺B超,CT或磁共振(MRI),以及放射性碘化膽固醇腎上腺顯像有助于腫瘤的定位檢查.對于直徑≤1厘米的腫瘤,有時需要行下腔靜脈插管,于兩側腎上腺靜脈取血測定醛固酮來加以定位.手術切除腺瘤或原發(fā)性醛固酮增多癥患者的一側腎上腺常可有效控制甚至根治本病.特發(fā)性醛固酮增多癥手術療效不佳,對此類患者或不能進行手術的患者多用藥物治療,包括安體舒通,氨苯喋啶,硝苯吡啶(心痛定),鉀劑和降壓藥等.對于ACTH依賴性醛固酮增多癥,可采用終生口服地塞米松的方法加以治療.治療方案一,手術治療切除醛固酮腺瘤.二,藥物治療對于不能手術的腫瘤并且以及特發(fā)性增生性病人(未手術或手術后效果不滿意),宜用螺內脂治療,用法同手術前準備,長期應用螺內脂可出現(xiàn)男子乳腺發(fā)育,陽月經(jīng)不調等副作用,可改為氨苯蝶啶或阿米洛利,以助排鈉潴鉀.必要時加降壓藥物,對ACT華依賴型應用地塞米松治療,每日約1mg左右.鈣通道阻滯劑可使一部分原醛癥患者醛固酮產(chǎn)生量減少,血鉀和血壓恢復正常,因為醛固酮的合成需要鈣的參與,對待醛癥患者,血管緊張轉換酶抑制劑也可奏效.
2015-12-15 00:36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魁廣 醫(yī)師
家庭醫(yī)生在線合作醫(yī)院
其他
內科
-
我建議你母親聽從醫(yī)生的建議,手術治療,這種病手術治療效果比保守治療好.你母親的年紀也不算高齡,手術是最佳方案.保守治療的效果不好,而且終身服藥的副作用很大.所以如果沒有禁忌癥,我強烈建議你母親手術治療.
2015-12-14 18:28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楊東銀 醫(yī)師
安都衛(wèi)生院
一級
內科
-
主要是高齡,身體狀態(tài)極差等,具體情況還要咨詢泌尿外科的專業(yè)醫(yī)生.另外特發(fā)性的醛固酮增多癥不適宜手術,你母親的病應該不是這種.特發(fā)性的手術效果差.從你的描述上看像是通過腹腔鏡治療,如果是這種情況經(jīng)更不必擔心了,這種方式的創(chuàng)傷性更小,術后恢復的很快,大部分的患者血壓降至正常.
2015-12-14 12:02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吳志全 主治醫(yī)師
河北醫(yī)科大學附屬平安醫(y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這種高血壓屬于繼發(fā)性高血壓,針對病因切除醛固酮腺瘤后,大部分患者的血壓會降至正常,部分患者的血壓也有所下降.所以說手術是針對病因治療,是最有效的治療手段.至于說有的患者術后血壓不穩(wěn)定的問題,我想要多方面的去看,有的可能是手術的原因,并未完全切除掉腺瘤.有的可能是患者自身的問題,總之原因很多.但是,我強調的是一般規(guī)律,手術的效果是確切的,但不排除個別原因導致的預后不佳.你可以再問問泌尿外的專家,也可以再多問幾個類似的患者.相信會得到更好的答復.
2015-12-14 11:46
-
其他網(wǎng)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