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向易發(fā)脾氣且諸多不適,如何是好?
問題描述:我比較內向,愛發(fā)脾氣,而且自制力差,經常為了小事耿耿于懷,和家人,同事,朋友鬧得很不愉快,自己也很苦惱,現在感到頭疼,記憶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反應遲鈍,感到生活沒有希望,曾經想過自殺,這種癥狀持續(xù)一個多月了,我這是怎么了,該怎么辦啊?曾想離開這個工作環(huán)境,可是又害怕家人的反對,畢竟這個工作來之不易,如果離開就找不到比這更好的工作了,這種行為算不算逃避啊?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吳明華 主任醫(yī)師
江蘇省中醫(yī)院
三級甲等
神經內科
-
出現內向、易發(fā)脾氣、自制力差、情緒困擾以及身體和心理的不適癥狀,可能是心理壓力、性格因素、神經功能失調、激素變化、睡眠問題等所致。 1. 心理壓力:長期處于工作或生活的高壓狀態(tài),可能導致情緒不穩(wěn)定和身體不適。建議通過適當運動、休閑活動來緩解。 2. 性格因素:內向性格的人可能在人際交往中更容易產生困擾和負面情緒??梢試L試參加社交技能培訓。 3. 神經功能失調:大腦神經遞質失衡可能影響情緒和認知功能。必要時可在醫(yī)生指導下使用藥物,如氟西汀、帕羅西汀、舍曲林等。 4. 激素變化:體內激素水平的波動,如甲狀腺功能異常,也會影響情緒和身體機能。需進行相關檢查,明確診斷后對癥治療。 5. 睡眠問題:睡眠不足或質量差會加重情緒和認知問題。要保持規(guī)律作息,營造良好睡眠環(huán)境。 總之,需要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積極調整心態(tài)和生活方式。若癥狀持續(xù)不緩解或加重,應及時到正規(guī)醫(yī)院的精神心理科就診。
2025-03-14 00:27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強 醫(yī)師
濰坊市人民醫(yī)院
三級甲等
普內科
-
您好,從您所說的資料來看,您有抑郁癥的傾向,這是一種心理障礙,最好的治療方式是心理治療,您可以聯(lián)系我們進行心理咨詢與治療抑郁性神經癥有哪些臨床表現?(1)情緒的改變:患者最突出的癥狀是持久的情緒低落,表現為表情陰郁,無精打采,困倦,易流淚和哭泣.患者常用“郁郁寡歡”,“凄涼”,“沉悶”,“空虛”,“孤獨”,“與他人好像隔了一堵墻”之類的詞來描述自己的心情.患者經常感到心情壓抑,郁悶,常因小事大發(fā)脾氣.在很長一段時期內,多數時間情緒是低落的,即使其間有過幾天或1~2周的情緒好轉,但很快又陷入抑郁.盡管如此,患者抑郁程度一般并不嚴重,情緒反應依然存在,幾句幽默解嘲的警句,能使之破涕為笑.一場輕松的談話,能使之心情暫時好轉.患者本人也能夠覺察到自己情緒上的不正常,但往往將之歸咎于他人或環(huán)境.(2)認知改變:患者對日常活動缺乏興趣,對各種娛樂或令人愉快的事情體驗不到愉快,常常自卑,自責,內疚.常感到腦子反應遲鈍,思考問題困難.遇事老向壞處想,對生活失去信心,自認為前途暗淡,毫無希望,感到生活沒有意義,甚至企圖自殺.(3)意志與行為改變:患者意志活動減低,很難專心致志地工作,盡管他們可能有遠大理想和抱負,但很少腳踏實地去做.他們想參與社交,但又缺乏社交的勇氣和信心.患者處處表現被動和過分依賴,心理上的癥結在于不愿負責任.一般說,抑郁性神經癥很少自殺,但也有部分患者感覺活著空虛,人生乏味,聲稱想死.(4)軀體癥狀:約80%的病例,以失眠,頭痛,身痛,頭昏,眼花,耳鳴等軀體癥狀為主向醫(yī)生求助.這些癥狀往往給人體訴多而易變的感覺,有些癥狀可以長期存在,但無明顯加重或緩解.這些癥狀多隨著抑郁情緒的解除而消失.
2016-01-12 23:12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