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華卿 醫(yī)師
家庭醫(yī)生在線合作醫(yī)院
其他
中醫(yī)科
-
拔火罐是一種傳統(tǒng)中醫(yī)療法,對于肩周炎等炎癥可能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但不能單純依靠它來消除炎癥。其作用機制、適用范圍、效果程度、注意事項以及與其他療法的配合等都需要綜合考慮。 1. 作用機制:通過負壓吸引作用,促進局部血液循環(huán),改善新陳代謝,緩解肌肉緊張和疼痛。 2. 適用范圍:適用于慢性炎癥和肌肉勞損,但對于急性炎癥、皮膚破損或有出血傾向者不適用。 3. 效果程度:能緩解癥狀,但不能根治炎癥。對于輕度炎癥可能效果較明顯,嚴重炎癥還需結合其他治療方法。 4. 注意事項:拔罐后要注意保暖,避免著涼。罐印未消退前不宜重復拔罐。 5. 配合療法:常與針灸、推拿、藥物治療等結合,以增強療效。 總之,拔火罐對于肩周炎等炎癥有一定幫助,但應在專業(yè)醫(yī)生指導下進行,根據具體病情選擇合適的綜合治療方案。
2025-02-07 22:12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俊相 住院醫(yī)師
威縣婦女兒童醫(yī)院
二級甲等
外科
-
拔火罐是我國傳統(tǒng)的中醫(yī)療法相信許多人尤其是中老年人都不會對它陌生,因為其操作簡單、方便易行,也曾經一度被老百姓當作是重要的家庭日常救治手法。怎樣在家安全有效地使用火罐,我們采訪了省名中醫(yī)刁本恕等專家?;鸸抟话尾◇w舒暢“拔火罐”是民間對拔罐療法的俗稱,又稱“拔管子”或“吸筒”。它是借助熱力排除罐中空氣,利用負壓使其吸著于皮膚,造成瘀血現象的一種治病方法。這種療法可以逐寒祛濕、疏通經絡、祛除淤滯、行氣活血、消腫止痛、拔毒瀉熱,具有調整人體的陰陽平衡、解除疲勞、增強體質的功能,從而達到扶正祛邪、治愈疾病的目的。所以,許多疾病都可以采用拔罐療法進行治療。比如:人到中年,筋骨疼常見,按中醫(yī)的解釋多屬風濕入骨。拔火罐時罐口捂在患處,可以慢慢吸出病灶處的濕氣,同時促進局部血液循環(huán),達到止痛、恢復機能的目的,從而治療風濕“痹痛”筋骨酸楚等不適。由于拔火罐能行氣活血、祛風散寒、消腫止痛,所以對腰背肌肉勞損、腰椎間盤突出癥有一定的治療作用。刁老師還介紹,火罐還可以用在人體穴位上,治療頭痛、眩暈、眼腫、咳嗽、氣喘、腹痛等毛病,可以多只火罐同時施行。在家操作要講方法專家提醒:既然是一種專業(yè)的治療手段,拔火罐當然并不簡單,如果不管三七二十一就自行在家拔火罐,容易造成危險,生活中并不乏拔火罐時出現意外的事件。如果亂施穴道,有時還會適得其反。首先要注意選材,中醫(yī)多用竹筒,如找不到,玻璃瓶、陶瓷杯都可以,只是口一定要厚而光滑,以免火罐口太薄傷及皮肉,底部最好寬大呈半圓形。在拔火罐前,應該先將罐洗凈擦干,再讓病人舒適地躺好或坐好,露出要拔罐的部位,然后點火入罐。點火時一般用一只手持罐,另一只手拿已點著火的探子,操作要迅速,將著火的探子在罐中晃上幾晃后撤出,將罐迅速放在要治療的部位;火還在燃燒時就要將罐口捂緊在患處,不能等火熄,否則太松,不利于吸出濕氣,要有罐口緊緊吸在身上的感覺才好。注意不要把罐口邊緣燒熱以防燙傷。一般拔15—20分鐘就可將罐取下,取時不要強行扯罐,不要硬拉和轉動,動作要領是一手將罐向一面傾斜,另一手按壓皮膚,使空氣經縫隙進入罐內,罐子自然就會與皮膚脫開。還可以采用走罐法。走罐是指在罐子捂上以后,用一只手或兩只手抓住罐子,微微上提,推拉罐體在患者的皮膚上移動。可以向一個方向移動,也可以來回移動。這樣就治療了數個部位。走罐時應注意在欲走罐的部位或罐子口涂抹一些潤滑劑,如甘油、石蠟油、刮痧油等,以防止走罐時拉傷皮膚。拔火罐也講辯證刁老師等專家特別談到了拔火罐的一些禁忌,如飽腹、空腹都不宜操作;早起要先排便;同一部位不能天天拔,在拔罐的斑痕未消退前,不可再拔罐等。而對于某些人群,則屬于拔火罐的禁忌人群,有心臟病、血液病、皮膚病、皮膚損傷、精神病或神經質的人,肺結核及各種傳染病、各種骨折、極度衰弱、孕婦、婦女月經期、過飽、過饑、過渴、醉酒等,均應禁用或慎用拔罐療法。過于瘦弱的人也不宜用火罐。頭部、心臟處要慎用,不能什么傷痛都用火罐,外傷、內部肌肉撕裂等都不可用火罐,否則將適得其反。作為傳統(tǒng)的中醫(yī)外治法,拔火罐同樣要講辯證。比如治療頭痛,一般都配合取穴治療,這時就要分清癥候,在前額及太陽穴拔火罐,主要適用于外感風寒頭痛;頭痛較劇者,可選太陽、陽白、中沖等穴;高血壓性頭痛可選雙太陽、印堂;如果脹痛以前額為劇者加雙攢竹;疼痛以頭頂為甚者加百會;頸項活動不便者加雙風池;眩暈、眼花、耳鳴等癥狀突出者加雙頭維穴。這時就不是一般人可以操作的了,需要醫(yī)生指導下,按照中醫(yī)經絡學說來操作。
2016-02-29 02:59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