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美女午夜福利|中文字幕人妻合集|91.cn。ww|自拍偷拍免费入口|中文无码专区 -|在线观看欧美成人|亚洲精品视频兔费|欧美日韩三级伦理片|亚洲第一成人冈一区二区|蜜桃在线播放av

家庭醫(yī)生在線首頁 > 營養(yǎng)飲食 > 營養(yǎng)指導 > 運動與營養(yǎng) > 正文
肥胖癥
掛號科室:營養(yǎng)科 同類疾?。?a target='_blank'>高血脂維生素D中毒維生素A中毒營養(yǎng)過度

老人減肥如何運動?推薦3項瘦身運動方式

2017-05-24 10:13:23      家庭醫(yī)生在線

在肥胖一族中,很大一部分是老年人。老人因為上了年紀,身體代謝減慢,而運動也比較少,自然就容易發(fā)胖。老人要想健康,最好還是要合理減肥,控制下體重。老人減肥應該如何運動?老人運動時又該如何飲食?

老人減肥如何運動?

老人不同于年輕人,運動不宜太強烈,下面推薦一些適合老人減肥的運動方式:

中低強度的有氧訓練

步行,是適合老年人的有氧練習,有利于保持心臟、肺和血管良好的狀態(tài),增強骨骼密度和下肢肌肉力量。

每天步行30分鐘~1小時,最佳的速度是有點深呼吸,輕度出汗,也可以使用計步器,在進行日?;顒訒r記錄每天的步數(shù),應每天累計達到10000步。

有關(guān)節(jié)炎的老人,可選擇對髖膝關(guān)節(jié)沒有壓力的運動方式,例如游泳,或在游泳池內(nèi)行走,每天30分鐘,也是很好的有氧訓練方式。

柔韌性訓練

能提高老人關(guān)節(jié)和韌帶的運動幅度、靈活性和準確性,提高骨骼抗壓和抗扭轉(zhuǎn)的性能,特別適合有摔倒風險的老人。

可以通過簡單的方法來判斷身體的柔韌性:身體站直,兩腿并攏,俯下身,用手掌去碰地面,注意膝蓋不要彎曲:

若整個手掌能完全接觸到地面,說明柔韌性極佳;若是手指能接觸地面,說明柔韌性非常好;若是手指能接觸到自己的腳背,說明柔韌性好。否則,柔韌性較差,需要鍛煉。

可以進行包含牽伸、彎曲、旋轉(zhuǎn)練習的各種健身操和太極拳。

需要注意的是,運動時要緩慢循序漸進,被牽拉的肌肉韌帶有輕微不適感即可,不能急于求成引起疼痛,防止拉傷肌肉韌帶,損傷關(guān)節(jié)。建議每天做柔韌性練習15分鐘。

平衡訓練

能增強老人對身體的控制能力,減少跌倒、髖、腕和腰各種損傷的發(fā)生。

比如抬腿練習,單腿站立練習,手膝位四點支撐練習,閉目站立練習等。

注意:練習應從易到難;先在睜眼狀態(tài)下練習,逐漸過渡到閉眼練習;逐漸增加重心的轉(zhuǎn)移和擺動,幅度要從小到大,速度不宜過快;在家中鍛煉時,旁邊要有人進行保護;要遠離家具等堅硬物體,以防失去平衡而撞傷。

因傷病而出現(xiàn)平衡障礙的老人,要在專業(yè)人員的指導下進行鍛煉。建議每天做平衡練習15分鐘。

老人減肥飲食要注意

老人在減肥的時候也要注意飲食,少吃高脂肪食物,多補充蛋白質(zhì)和維生素。

1、脂肪的攝入要減少

脂肪的攝入會加重中老年人的肥胖癥狀,容易引發(fā)心血管疾病,所以,中老年人減肥期間應該少吃脂肪含量高的食物,最好能用植物性脂肪代替動物性脂肪。

2、纖維素的攝入量要充足

中老年人的消化道運動能力降低,很容易出現(xiàn)便秘的癥狀,要想從根本上治療便秘的癥狀,就一定要保證纖維素的攝入充足。

3、鈣質(zhì)的攝入要充足

一旦過了四十歲,人體一旦缺鈣的話,骨頭就會變得又軟又脆,一點小的碰撞都有可能會造成危險,所以補鈣是許多中老年者都面臨的問題。

4、蛋白質(zhì)和維生素的攝入要足量

人到了中年后,體內(nèi)的分解代謝能力會加強,對蛋白質(zhì)的消化利用率卻下降,所以,中老年人平時一定要保證蛋白質(zhì)的攝入量充足,才能滿足日常身體所需。

老人減肥食譜推薦

為了幫助老人減肥成功,最后再為大家推薦一些有減肥瘦身功效的食譜。

蘿卜杏肺湯

原料:蘿卜160克,苦杏仁5克,豬肺l00克。

做法:

三物同放鍋內(nèi)燉至爛熟,調(diào)味服食。

苡仁赤豆湯

原料:苡仁30克,赤小豆30克,紅棗5個。

做法:

1、先將苡仁、赤小豆洗凈。

2、加水燉至七成熟。

3、再加紅棗繼續(xù)燉至酥爛。

荷葉粥

原料:鮮荷葉1張,粳米100克。

做法:

1、將荷葉切絲,加水煎煮,去渣取液備用。

2、另將米洗凈加入荷葉煎汁及水煮成粥食用。

蓮藕炒綠豆芽

原料:綠豆芽150克,蓮藕100克,鮮荷葉200克。

做法:

1、將荷葉煎汁,濃縮為50毫升備用。

2、再將鮮藕切絲,與綠豆芽煽炒,至六成熟,加鹽、味精適量。

3、并加入荷葉淀粉汁至湯汁明亮后出鍋即可。

如果你家也有肥胖老人,不妨讓他試試上述減肥方法吧!

(責任編輯:詹遠 )

科大夫掛號引導